分享

俊才贤士︱耶鲁大学的“幸福课”

 引水思源 2021-05-07

劳丽·桑托斯是耶鲁大学一名心理学教授,虽然她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以前她的课程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几年前,她发现自己的学生出类拔萃,可由于竞争激烈,学习压力巨大,许多人都有轻度抑郁或心力交瘁的感觉,他们虽成功进入名校却开心不起来。于是,她开展了一项持续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过去的一年中,超过75%的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感到非常沮丧、消沉。即使那些表面看来很积极、很棒的学生,也很有可能正在被心理疾病折磨着。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桑托斯发现有一半以上学生渴望获得精神上的帮助,也迫切希望改变这一现状,让自己开心起来。三年前,桑托斯提出了设立“幸福课”的想法,可是在教研室讨论的时候却遭到教授们的反对。有人认为,学生好不容易才考进名校,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程上;也有人认为,一个人幸不幸福,不是导师开一门课就能解决的。可是桑托斯并不死心,她找到了校长,希望教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满意且幸福”,并立下军令状:如果选修的学生达不到300人,就撤下这门课程。校长拗不过,只好答应让她试试。

然而,令人难于想象的是,第一年报名选修桑托斯“幸福课”的学生轻松突破了300人。学生们反映,选修“幸福课”以来,心情多了,身体也出奇的好。更奇妙的是,当学生们离开教室的时候,都迈着春天一样的步子。第二年选修桑托斯“幸福课”的学生超过了600人,显然,她的“幸福课”受到学生的欢迎。校长坐不住了,他把桑托斯叫到办公室说:“你帮我留个位置吧,我也想听一听。”

听说校长要去听“幸福课”,教研室的教授们也决定去旁听。桑托斯感到“亚历山大”,为了讲好“幸福课”,她为此特地跑到喜剧演员培训班那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学习,她想课堂上扮演一个无所不知、幽默的人,一个完美的导师。然而,她发现自己不是那种能开激烈的玩笑,做夸张表演的人,无论怎么学也达不到想要的戏剧效,于是她放弃了。左思右想,桑托斯觉得只有打开自己,袒露真实的人性,才能唤起学生真实的人性。而在学生面前做一个自然的人,反而会更受尊重。

课堂上,桑托斯坦诚相见,而且讲得行动有趣。为了让学生们记住“幸福课”的要点,她简化出十几条小贴士,简单明了。听完课后,校长说:“上这门'幸福课’,简直是一种享受。它非常有趣,值得同学们学习。”有位旁听教授受益匪浅,上了两次课后说:“桑托斯的'幸福课’改善了我的饮食、睡眠、人际关系,以及人生的方向感,而这些东西对我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从此,桑托斯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来听课的人也越来越多。

2018年春季开学之际,美国耶鲁大学的课程注册开放后3天,桑托斯的“幸福课”注册人数达到1200人,占该校本科生的1/4,“幸福课”成为耶鲁大学建校300多年来最受欢迎课程。桑托斯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有四分之一的耶鲁学生选了这门课,如果学生们能因此养成好习惯,比如更懂得感恩、减少拖延、增加社交联系,那么我们实际上是在为改变校园文化播下希望的种子。”她认为学校不只是传播知识的地方,还应该教会学生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学习和工作,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作者简介:梁水源,笔名:引水思源、原水、水刃木、随源等。曾经:当过农民种过地,摆过地摊受过气;上过大山养过鸡,下过大海捕过鱼;上过战场杀过敌,解甲归田靠教育。文字散见于《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知识窗》《意林》《格言》《辽宁青年》《高考季》《花开不败》》《思维与智慧》《特别关注》《环球人物》《求学》《当代青年》《百家讲坛》《文史博览》《智富时代》《青州文学》《厦门工人》《职业》《至爱》《少年月刊》《博爱》《启迪与智慧》《文苑春秋》《善者》《阅读》《农民日报》《中国审计报》《中国石油报》《厦门日报》《东南早报》《中国老年报》《老年康乐报》《家庭百科报》……公开发表几十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