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顶甘露香,少时回味长

 新用户7771xieo 2021-05-07

蒙顶甘露香,少时回味长

作者 ▏波哥

五一假期害怕堵车不敢远游,不像平叔可以错峰周游列国豪华游。退而求次,只好邀几位穷朋友驱车前往“蒙顶山”一天,借此追忆元代李德载所著“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的佳句......

我第一次登“蒙顶山”品香茗的时候还不到十八岁,山川之峻美、甘露之葱翠至今还浮于眼前......

我在成都的一些“老茶客”特别是“平叔”面前,依然还处于“不懂茶”的级别。至于几十年前稚嫩年代中的我,就更不懂啥子叫“品茗”、啥子又叫“听香”和“论道”了。

但有一回却是酣畅淋漓的牛饮了一回“蒙顶甘露”,期间还留有一段难忘的回忆......

记得那年高中刚毕业,是可以敞欢的一个假期。班上的同学在班主任吴老师的带领下,去了“天台山”野游,结果出了件大事!同学“曾眼镜”为了哗众取宠,在“直播”攀岩时跌落于几十米高的瀑布深潭!

左一就是曾眼镜(曾勇)

好在吉人自有天相,他奇迹般地被当地山民救起,并连夜运回了成都......

当时我没有在现场,是由于和同学“陆飚”提前一天就去了雅安。所以未能分担这次“钢锯岭”的工作,时至今日依然心存愧疚!后来在一次“同学会”后,连夜敲打键盘写就了一篇《同学你依然年轻》算是将就释了点怀。

陆飚同学

“陆飚”外号“飚师”,与古代押送货物跑物流的“镖师”异曲同工。他是从“惠东”转来的学生,和我并没在同一个班上。他性格腼腆戴了一副秀琅的眼镜,浑身上下透了一股健康和憨厚。

据同学“罗奶娃儿”说,陆飚童年在矿山与异人习得“鹤翔桩”气功心法,可以在电影院椅背沿口上飞奔。由于那时候学校的“尚武”风气流行,在一次沙坑摔跤的“切磋”中我们相互赏识,并很快成为了朋友......

去雅安是陆飚的提议。他说自己要去“名山中学”复读,想让我陪他一起先去雅安亲戚家把行李存放好,然后再折返到“青衣湖”游泳、“蒙顶山”喝茶、还可以借一把“气猎枪”上“蒙顶山去”打鸟!

游泳和喝茶我并不感兴趣,但这“打猎”的诱惑实在太大了。以前只是在人民公园用气枪打过“氢气球”的我,恨不得马上就跟飚师“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青衣江......

第一次坐长途车去的雅安,感觉这地方随时都在下雨!在“建安机械厂”找到了他的亲戚“大叔叔”,一个非常热情开朗的重庆汉子。

一见面“大叔叔”就直接把“攀西”香烟给我们点上,完全没有长辈的严肃,倒有些“你哥子我兄弟、你不接烟我呕气”的江湖气魄。

第二天“大叔叔”就在工友处借来了一杆小口径低压“气枪”,和公园内打气球的一样,射程不过五十米。够了,比以前耍的自制“弹蹦子”要威武得多!

当天中午我们就坐大巴车来到蒙顶山下的青衣湖畔,打算先到湖边的招待所办理投宿。结果招待所保卫科见我们有利器在身,坚决退还了我们的房费,让我们另投它处!

陆飚练过气功,所谓“练精化气”,一直没有和对方争吵。出门后潇洒的一笑说:“带泳裤了三,我们先去湖里头洗个澡再说。”

青衣湖应该是青衣江冲击而成的,也可能就是一个人工水库。现在已经成了“旅游景区”和“景观楼盘”的背景。但那时的湖光山色和沿湖的古舍民居,却有“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的意境。

波光粼粼的湖中还有一位小伙子也在游泳,黝黑的脊背衬托出一张憨厚的俊脸,一看就是本地的茶农子弟......

陆飚曾被校方“警告处分”过,此后就变得寡言少语了,原因是上体育课时与同学打赌,只身去搬动篮球架下面的青石条子!

结果随着飚师“嘿”的一声发力,石条子被“霸王举鼎”般抬起,篮球架也失去重心而轰然倒塌!球架下几个打球耍酷的“F4”帅哥,差点被这下砸成了“权游”中的“提利昂小恶魔”!

为了逃避“请家长”的惩罚,他背上书包就离家出走了。几天后身上的零用钱和全国粮票全部吃完,只好回来投案自首。学校给他奖励了一张《处分表》,还在校门口宣传栏上张贴了他们的“光荣事迹”......

从此这位健康阳光的少年,就很少再和城里的同学交流互动了!

看到青衣湖畔赤裸坦诚的本地少年,陆飚却一反常态的主动搭讪交流。也许是这哥们儿还没有被城市污染过,也或许飚师想起了小时候在“惠东”矿区的那些童年玩伴......

晚上我们就借宿在那少年的家中,他家里有父母和哥哥,还有一位和蔼的太姥爷。第二天一大早朝霞就洒下万点波光,把青衣湖和蒙顶山打扮得既羞涩又年轻......

那时的我们都很年轻,整个世界仿佛都在我们脚下,等着我们给它踩出一条金光大道来!

到了山门刚买完票,我们就被请进了景区保卫处。还好我带了“运动员证”,保卫干事也是雅安田径队退役的“铅球”队员,后来让我们把气枪暂时寄存在门岗。

这下安逸了,不发一枪一弹就遭缴械投降了。打猎的企图破灭了,现在只剩下去登高远眺品茗踏青了......

陆飚以前来过蒙顶山,一路上都轻车熟路。他告诉我山上有乾隆皇帝的几颗御用茶树,还有石头雕刻的一只白虎。山路上怪石嶙峋有几处狭窄得只能侧身才能挤过去,当地人就把这些地方戏称为“计划生育”检查站。

他说山顶上有一处茶铺,那里就是正宗的蒙山茶,泡茶用的是“蒙泉水”盖过了扬子江中的工业污染水......

记得从山下到他说的那个茶铺,我们没有用多少时间就到了。一路上也没有遇到几个游客,和现在“大假”时景区拥挤的状况截然不同。沿途就连一个卖“烤玉米”、“生黄瓜”的都没有,只有到了这方茶铺才看到坐了几个游客。

此时的我们虽年轻力壮,但也是一身大汗脚耙手软,赶紧拉一把椅子坐下。由于我们都没有带水壶,一路上除了喝过几口泉水几乎是在“干超”,这时候喉咙干得都要冒烟了!

老板笑眯眯的提过来一个温水瓶,问我们要喝哪款茶?

记得当时给我们推荐了“黄芽”、“毛峰”和“甘露”,价格都不贵。我想起《三国演义》中有个刘备娶亲“甘露寺”的段子,又见“甘露”的茶头卷曲柔顺,不像“毛峰”的芽头棱角分明。于是就点了一碗“甘露”。

这就是我第一次品尝到的好茶,即便是后来我喝过存了几十年的白茶、普洱也比不上那次第一口“甘露”的感觉。

那一回是1989年7月份,夕阳西下,山风还送来阵阵炊烟的味道......

陆飚抽了抽“秀琅”眼镜的镜框,埋头吹了吹盖碗上的浮沫,呼的就是一大口。温水瓶的水温远没有“东华门老虎灶”铜壶中的滚烫,但这时候恰到好处,因为我们太口渴了。

一温水瓶的水全部抽干,老板又提过来一瓶几乎又被我们倒完!

一旁有茶农在翻炒茶叶,说是让放假的娃娃练手。还问我们买不买一些回家,我一摸包包除了回家的车费几乎饭钱都不够了,于是赶紧下山免得丢人现眼了......

下山后我们再次返回雅安他“大叔叔”家,归还气枪后我又陪他去了趟“名山中学”。办完手续后他就留在了学校,我便坐长途车回了成都。

车站上送我的陆飚一脸的惭愧,他说:“昨天山上该给你爸买点茶叶的,可惜身上没钱了。以后上班了一定要买山上最好的“甘露”去孝敬你爸!”

多年以后我在“柴门头啖汤”的礼盒中邂逅了“丹露”,一同被包装的还有“金骏眉”和“竹叶青”。那时候“红茶”是市场的宠儿,“竹叶青”也是标榜“平常心”的矫情伴手礼。但我对“丹露”却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触,于是马上给老爸送去了这资格的“蒙山顶上茶”......

父亲喝了一口说:“好茶,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嘛!以前你同学“陆飚”也给我买过一包,后来又抱来一盆茉莉花,就是原来阳台上那盆。那时候我们还住在北东街......”

是啊,“甘露”的味道依稀,但这位同学已多年没有音讯了。真心希望他过得比我好,也希望他还记得那次在蒙顶山,一起喝过的那一温水瓶“甘露”茶!

这回上蒙顶山已是时过境迁,漫山遍野的游客让我有了密集恐惧症。好不容易爬到了这家茶铺,赶紧要一盖碗久别重逢的“蒙顶甘露”。

解开茶盖,除香气的高爽、银毫和嫩绿的色润依旧。而倒影中人已是油腻五旬,人到中年了......

慢慢一口下去......没有了“花茶”的茉莉添香,也没有“绿茶”的张扬微涩,但有一种久违了的“甘甜”回味......

茶汤烟雾中又见到两个赤膊露膝的翩翩少年,手端一柄旧式气枪,猫腰向一只大山雀慢慢靠拢......

“啪”、“啪”的几声,书房外同时传来了老婆的吼声:“又关起门咋子?你以为你是钱钟书吗?快把衣服换了下去给我取快递!”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