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全国进入后疫情期,孩子们逐步复学,各类亲子冲突似乎也明显多了起来。而这其中最多的,无疑是青春期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缠斗。许多父母就是不明白,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因此,我从最近和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工作里,总结了一些青少年常见和较为典型的心态,包括他们想跟父母说的心情,和大家分享。 (请注意,以下内容是我根据实际案例中青少年当事人的原话总结提炼而得。因为不同文化、家庭和成长经历的孩子,其所思所想必定存在差异,故以下内容并非能够概括所有青少年心情的绝对“金标准”,仅供参考) 即使我知道你说的是对的,我也不会听你的,因为那是你的想法,而不是我自己的想法。和父母相处最理想的状态便是,你们租一套房子让我单独住,别来打扰我、指挥我,但如果我遇到解决不了的麻烦时,希望你们能及时出现,为我提供我需要的帮助。当我做的某些事有重大偏差时,你们直接、清楚、简单明了地告诉我就行了。这便是我所期待的,与你们“既亲密,又独立”的状态。当我和大人争论时,事实层面谁对谁错并不重要,关键是气势上我绝不能输。因为,认输便代表着我把自己思想领土的独立权割让给了父母。所以,你要让我接受你的建议,就必须要让我感到你对我思想领土主权的尊重。嘿,别用那种命令和咄咄逼人的语气跟我说话,因为比起你所说的内容,我更在乎你说话的态度。我不是你的附属品,请用尊重和平等的语气态度和我沟通。否则,即使你说的再有道理,我也不想听。爸妈,我希望当我和别人发生冲突时,不管怎样你们情感上先站在我这边,先要护着我这个自家人,别一上来就胳膊肘往外拐只顾护着外人。如果你们真对我有意见,也希望是事后咱们关起门来慢慢谈。 千万别在我同学和朋友面前批评我,驳我面子,因为他们(同龄人)对我的评价和印象,才是我最在意的。爸妈,我有时候说“我要去死”时,其实真正想表达的是:我渴望你们能停下来,好好听听、理解和尊重我的想法和需要。许多时候我伤害自己,也只为换来你们的理解。有时我说“我再也不想见到你”时,其实真正想说的是:“停!我很不喜欢你现在跟我说话的态度,我不想你再用那样的方式对我。”在你要跟我讲你的观点前,请先耐心地,认真而不是敷衍地听听我的观点。即使最后证明你是对的,我是错的,我也希望你能对我表达观点的权利表示尊重,因为这才叫讨论。爸妈,我真不希望你们时刻把“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挂在嘴边,因为那会让我感到愧疚,总觉得自己必须做些什么来偿还对你们的这份亏欠。当一面是偿还的压力,一面我又感到自己做不到时,逃避(不上学或是生病)就是我的唯一选择。我希望和你们的亲密是建立在彼此欣赏、认可和爱的基础上,而不是用内疚把我们绑在一起。爸妈,其实有时我跟你们吐槽某个老师或同学不好,作业太多,或是学业压力太大时,我真的只是想要找一个愿意理解我的人抱怨一下,让我的情绪被听到、被接纳。你们完全不用觉得自己必须要给我什么建议,我也不想看到你们为此变得抓狂,因为那会让我更加崩溃。换言之,希望你们做我的“情绪缓冲垫”,千万别做我的“情绪增幅器”。嘿,请你跟我说话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思路,把你真正想说的建议、想法或是期待,用最简单明了的话讲出来。别掺杂那么多激动的情绪,也不要用那么高亢或低落的语气跟我讲话,更不要把一句话能讲清楚的事儿变成十句话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