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 ----- ----- 广告 -----
“整塘鱼全部死亡,2万斤鱼只剩下一点点毛毛鱼。” 据不完全统计,“五一”以来,湖南黄颡鱼养殖区逐步成发病重灾区,广东黄颡鱼发病态势仍旧不容乐观,发病率居高不下,发病鱼塘死亡率高达40%(仅供参考),养殖户损失惨重! 黄颡悲剧,尸横遍野:死鱼成堆,过万斤(转自王明闯朋友圈) 湖南黄颡鱼养殖区成发病重灾区 “这段时间安乡那边发病死鱼非常多,发病率很高。”一当地技术工程师表示道。“这几天90%的黄颡鱼池塘发病,发现迟了的死亡率高达40%,”湖南常德当地经销商王老板(化名)表示:我今天刚刚到渔药店,养殖户也都在说这些天到处在死鱼,下巴发红、烂头、烂身、无虫,大家都说这是“网红病”,死得特别厉害! “我鱼塘的黄颡鱼现遇到养殖难题了,水质正常,五一前刚开始是一天死亡十几条,这几天中最严重时候是杀虫那天,一天损耗1000多尾,今天又损耗500多尾。”常德当地一养殖户补充说道:我一同学三万斤鱼的鱼塘一天就死了一千多斤,周边另一个养殖户损耗更大,到现在已经死了4000多斤了,基本都是红下巴之后烂下巴和烂嘴,烂身大肚子等症状,死了十来天了,用了很多药,到现在还摸不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广东黄颡鱼发病态势仍旧不容乐观 广东目前发病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海、肇庆、佛山等地。“刚开始几十斤死,就捞了点五黄等中草药制剂,持续死了一个星期之后死亡量慢慢飙至几百斤/天,这时候用了一些刺激性比较大的消毒剂,但是还是控制不住,每天死亡量到上千斤,后面这几天越来越严重,死亡量直接达到几千斤一天,场面基本控制不住了,最后死剩一点点毛毛鱼了,损耗2万斤。”珠海当地一养殖大场负责人无奈说道。 “本地黄颡鱼发病比较严重,现在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如果是脾脏发黑并发有肌肉发红的,一般就按照病毒性感染治疗,没此症状的都按细菌感染治疗,效果还算是理想,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也有相当一部分鱼伴有绦虫感染。”珠海当地药店负责人李工表示。“我们这出现这种鳍条发红、尾巴发红,带有血泡的症状也有很多,鱼死亡量很大。”珠海当地黄颡鱼养殖户兴老板说道。 “今天我旁边不远的一塘发病鱼按照7元/斤清塘了,一个星期死了6000斤左右,只卖了一万多斤,亏了6万多元!”肇庆一知情人透露。 湖北、四川等地黄颡鱼病情逐步恢复 不幸之中,有个好消息!目前多个地方黄颡鱼发病势头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例如湖北、浙江、四川等地的病情开始逐步稳定。据湖北流通商张老板表示,近期之前发病的鱼塘现在大致有70%左右恢复或者是正在恢复的过程中。“虽然近期每天也会接诊一些发病塘的黄颡鱼个别还在发病的症状仍然是之前的症状,以红下颌、红尾巴、肠炎等为主,但是就诊的发病塘口数对比之前已有明显减少。”当地技术服务站负责人老张说道。“我们这边现在基本已经逐步好转,之前发病瘦下去的鱼体质也在逐步恢复,川内发病情况逐步稳定。”四川眉山一饲料经销商何老板说道。 促进代谢,增强免疫力是关键 和养殖户及与相关专家交谈中了解到,今年发病率比较高的是杂交黄颡鱼,其他品种发病率则比较低,同时也发现如果养殖池塘长期有使用乳酸菌习惯的,发病情况也会比较少。从一些已经恢复的鱼塘得知,现阶段也有这么一些发病鱼塘通过停料十来天之后死亡量也能下降。有些是通过一些较为温和的碘制剂外泼后配合增强免疫力以及具有抗病毒性的一些中草药制剂内容处理好。也有一些鱼塘持续用了很多重要药,养殖户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死亡量也逐步下降的。 对于这几年黄颡鱼发病越来越频发、病害越来越厉害、死亡量越来越大这些现象。目前行业有人在分析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普遍认为:首先是种质问题,目前现阶段大多数情况下,新品种选育的方向主要是朝着生长速度方面去考虑,缺乏抗病力。水产致病因子是一直存在在水体里面的,但是以前的品种爆发这种大规模发病情况的比较少,可能跟人为选育有一定的关系;第二,可能跟营养也有一定的关系,现阶段养殖为了追求长速,一昧使用高蛋白、高脂肪等高能量的饲料,在一定层面上,高能量的营养对于鱼生长速度会有很大的促进,但是对于鱼体自身的承载机能会造成很大的负担,特别是肝脏等脏器会造成很大的损伤,鱼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环境一旦出现波动就很容易出问题。同时饲料原料品质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会存在不稳定性,对饲料品质也会有影响;第三,可能是水体里面的病原问题,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珠江水产研究所巩华老师建议: 如果鱼是健康的,在这种大环境下,可以通过使用一些饲料添加剂例如乳酸菌,促进机体代谢,这作为一种长期预防的手段。如果是目前正在发病的鱼塘,从今年来看,按照传统的消杀逻辑来处理效果不会太好,而是要想办法恢复鱼体内脏等功能,例如可以连续使用一些“黄芪多糖”等中药产品用以提高鱼体活力,而后再通过使用一些温和型的灭菌制剂,避免继发感染,慢慢控制死亡。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