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实连载】一则“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医案

 桂林吴氏老中医 2021-05-09

患者,张某,男,44岁。

患者于1992年,精神不佳,乏力,头晕耳鸣,腹胀,纳少,面色蜡黄,没有光泽,舌淡,脉细。经当地医院检查,外周血象三系减少,又经骨髓穿刺,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经过补肾,益气,养血之中药调治,并辅助以输血等疗法,治疗3个月,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红蛋白仍波动于30---50g之间。

患者于1994年8月24日来诊。治疗以补脾益气生血法,拟补中益气汤合当归补血汤治疗。

方剂:太子参,生山药,生黄芪,炒白术,当归身,软柴胡,灸鸡内金等十味中药,每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服用10剂后,头昏乏力明显减轻,诸症改善,胃纳有增,复查血红蛋白上升至80g,继而停止输血,投原方去升麻,柴胡,加补骨脂,肉苁蓉,鹿角片,淫羊藿,紫河车等,调治3个月至今痊愈,随访5年,未见复发。

吴氏老中医按语

再生障碍性贫血,隶属于中医血症,虚劳范畴,其形成与骨髓造血机能减退或障碍密切相关。肾主骨生髓,故补肾填精,益气生血为常用治疗方法。然而,吴氏中医认为,肾虽主骨,生髓化血,但必以脾肾功能为基础。

又血属阴,脾胃气血生化之源,肾虽主藏精,然而精血同源,二者全依赖脾胃之气健旺始得化精生血,故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诚然补肾不如补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