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的科学栽培技术

 阳光仁和 2021-05-10

黄芪的科学栽培技术

黄芪,又名黄耆,为原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山东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黄芪含皂苷、黄酮、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性甘微温,《本草备要》载有“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之说,是中药材补益之佳品。

 泰山野生药材资源丰富,有着中药材生产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但由于过度地开发和人为地破坏使泰山黄芪野生资源正在逐年减少,原料短缺。同时,生产上的操作不规范使药材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量超标,因此如何开发利用与保护泰山黄芪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一、黄芪生长适宜的生态环境

黄芪对气候适应较强,干旱、风多、光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积温较高、昼夜温差大的地方适合黄芪生长。

选地与整地

选地:黄芪具有喜凉爽、耐旱、耐寒、适宜性强的特点。种植宜选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或中等,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砂质或石灰土壤中。不宜选重茬地。黄芪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一般以pH 6.5-8的沙壤土最为适宜,重金属含量不超标。亩施足优质农家肥3000 kg以上,过磷酸钙25-30 kg,或磷酸一铵8-10 kg,以秋季铺施为好。

整地作畦 作畦可根据土壤质地,排灌水情况及当地气候条件和耕作习惯不同而定,沙质土性好,排水方便或少雨区,春季注意土壤保墒,可分成几大块做平畦或打垄。

繁殖方法

黄芪主要采用种子繁殖也可育苗移栽。育苗移栽:此种方法有很多优点,即可集中利用时间和地力,又可减少投资提高,产量和质量春夏季育苗,将种子撒播在平畦内,覆土2 cm,亩用种子15-20 kg,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除杂草,亦可与小麦套作:可在秋季挖取栽苗贮藏到翌年春季移栽。或在田间越冬翌边挖边移栽,忌日晒,一般采用斜栽,泰山黄芪的最佳栽培株行距为 15 cm × 40cm-15 cm × 50 cm,移栽最好是浇水后或趁雨天进行利成活。播种前应作种子处理。黄芪种子外皮坚实而厚,并有胶质层,透性不良,种子不易发芽,播种前应作种子处理。一般生产上用动力碾米机处理1次,然后用50℃温水浸泡4-6 h种子发芽率可提高。

田间管理

黄芪主要采用种子繁殖也可育苗移栽。

育苗移栽:此种方法有很多优点,即可集中利用时间和地力,又可减少投资提高,产量和质量春夏季育苗,将种子撒播在平畦内,覆土2 cm,亩用种子15-20 kg,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除杂草,亦可与小麦套作:可在秋季挖取栽苗贮藏到翌年春季移栽。或在田间越冬翌边挖边移栽,忌日晒,一般采用斜栽,泰山黄芪的最佳栽培株行距为 15 cm × 40cm-15 cm × 50 cm,移栽最好是浇水后或趁雨天进行利成活。播种前应作种子处理。黄芪种子外皮坚实而厚,并有胶质层,透性不良,种子不易发芽,播种前应作种子处理。一般生产上用动力碾米机处理1次,然后用50℃温水浸泡4-6 h种子发芽率可提高。

3.1.6.2施肥 播种前或者移栽前一次性施入控释肥500 kg/hm2。黄芪有根瘤,有固氮作用,第3年生黄芪生长旺盛,根郭发育较快,可结合中耕除草,适宜施些磷钾肥。

黄芪出苗与返青期,有灌溉条件的每年视墒情灌水3-5次,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雨季易积水的地块要及时排水,以防烂根。

黄芪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病害 黄芪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根腐病、黄芪菟丝子。可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冬季清园,将干草枯枝落叶及杂草集中处理并深埋,消灭越冬的病菌。增施磷肥,促进植株健壮,增强抗病力。可采用辛硫磷50% Ec1000倍液+多菌灵25% Wp400倍液浸苗处理防治根腐病。以上措施每隔10-15 d轮喷1次药,基本上可以控制各种病害严重发生。

害虫 对黄芪为害严重,造成经济损失较大的害虫有小地老虎,食心虫,蚜虫、芫菁4类。其防治方法如下:①农业防治:轮作倒茬,不宜与豆科、茄科植物轮作。精细整地,清除枯枝落叶,合理密植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黄芪出苗后,墒情能满足生长需要,则不宜多灌水。土壤湿度过大容易引起根病发生,不利于幼苗健壮生长。②生物防治:自然保护天敌,保持天敌和病虫有比较稳定的生态平衡状态。也可以用植物源农药防治,做到无公害、无污染。③物理防治:如黑光灯诱杀害虫,人工捕杀等。④化学防治:关键是合理用药,选择低残留,低毒化学农药,选好施药时间,尽量避开天敌高峰期,也可混合用药兼治多种病虫。6-8月份可用可以将1250倍25%吡蚜酮与2.5%溴氰菊酯乳油轮换使用防治蚜虫,优劣势互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的目的。

留种

一般采收三年生植株结的种子,随熟随采,把荚果晒干,脱粒。

质量标准及监测

质量标准 黄芪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支,上端较粗,长30-90 cm,直径1-3.5 cm。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 皮部黄白色,以条粗长、断面黄白色、有粉性者为好。

质量监测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VID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黄芪甲苷(C42H62O16)不得少于0.040%。农药残留含量测定参照国家外经贸部2001年7月颁布的《药用植物及制品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六六六≤0.1 mg·kg-1;DDT≤0.1 mg·kg-1;五氯硝基苯PCNB<0.1 mg·kg-1;艾氏剂Aldrin≤0·02 mg·kg-1。重金属含量检测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IX重金属检查法。参照国家外贸部2001年颁的《药用植物及制品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重金属总量≤20.0 mg·kg-1;铅(Pb)≤5.0 mg·kg-1;镉(Cd) ≤0.3 mg·kg-1;汞(Hg)≤0.2 mg·kg-1;砷(As)≤2.0 mg·kg-1。

采收与加工

  泰山黄芪的药用部位是干燥的根,一般秋季可采收。采收时应选择晴天,除去杂质,置于阳光下晒干或置于通风处阴干。有条件的可以用烘箱烘干,但是温度不宜过高。

包装、贮藏及运输

包装 干燥后泰山黄芪应先去除杂志和异物,包装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包装物,包装材料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无破损。严禁使用装过农药、化肥和有毒物的包装袋。包装后标明药名、产地、时间、重量等。

贮藏 本品易吸潮后发霉,虫蛀。在贮藏期应定期检查、消毒,经常通风,必要时可以密封贮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