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没有亚健康2

 钟家台 2021-05-10

尸体有形,但砍一刀不知其痛,任何责骂不生气不愤怒,活生生的人就是扎小小的刺也会痛,少一点奖金也会郁闷。活人有形,死人有形,形显然不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命本质。形立于地,上系于天,通过“神气”的“响应”调节,活生生的人才能够和外界沟通、协调。地球上的人是多维联系的人,神居其中,通过气的出入联系,游行内外,与天地交,与日月应,没有感应就没有生命,也没有疾病。

形态医学的器质性改变是“病”,没有器质性改变就不是“病”。在中医学,只要有了痛苦不适等感应都是病,恶寒是病,郁闷生气是病,疲乏无力是病,睡眠不好,头昏胀同样是病。一般说来,气化活动的异常,比形态异常的发生早得多。生命之神的因应调节和生命之气的因应变化,能动地调控气化活动,如果因应调节和因应变化未能将异常的气化活动恢复正常,生命之神立马感应发出警告,就会有不适感、痛苦感。在没有器质性改变的时候,把痛苦等不适感看成是病,体现出早期治疗的临床预防学思想。这就是中医的疾病观、治疗观。

三、未病不是亚健康

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惊悸少眠,汗出津津,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缓慢、反应迟钝,长时间的不良情绪,缺乏不自信,安全感不够,……,病人感应的痛苦再多、再重,只要实验仪器没有查出“病”,形态医学就称之为亚健康,不是“病”。

站在多维联系的生命立场,以自然完整性的活生生的人为客观,形态的异常是“阴阳神气”的因应协调性异常的结果。就形、神、气的关系而言,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宅,气为形之灵,形赖气以华。“神气”是生命根本,有形的躯体是生命的载体,形神合一,气有交通,是人活着的根本保证。没有了“神气”,形不与神俱,与泥土就没有多大的差别了。“神气”感应的异常,反应活生生的人的气化活动异常,说明相因相应的多维联系出了问题,生活质量下降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感觉痛苦了,这就是疾病,就应该及时治疗。亚健康和中医的“未病”怎么扯得上关系?这个问题我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的《亚健康≠中医之“未病”》和《中医之和-辨证论治的生命哲学》中都有讨论。

人的形态相对稳定,“神气”相对动态,只有“神气”的因应协调性保持中和平正,形才能维持健康状态。亚健康的提出,是西方的文化客观的需要,有效地解决了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客观和细胞分子基础上的理论客观不相容的困境。中医学不存在这样的困境,完全不必要东施效颦,跟在形态医学的屁股后面,歪曲中医学以“阴阳神气”为本的“未病”概念,去和亚健康划等号。生命体的强健与疾病,形态之变是被动的、后延的,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大多发生在“神气”因应协调异常之后。从人性之善的层面来看,具有人性的临床医疗,绝不会因为没有形态异常的临床证据,而把生活在痛苦之中的病人拒之临床医疗的门外。

气化活动对形态的影响,有多种可能性,唯有在形态没有改变之先,使异常的气化活动恢复正常,才能避免器质性改变的发生形成。疾病与健康,如硬币的两个面,健康的人《黄帝内经》称之为平人,和平人相对的就是病人,是平人还是病人,形态的改变不是主要的,气化活动的顺应性才是根本。在中医学,只要是顺应自然、适应社会的协调性发生异常,无论是自我感觉的痛苦,还是医生感知的异常,有没有形态改变,都是病。疲乏无力是病,头昏脑涨是病,失眠心烦是病,反应迟钝是病,或因为气血不足,或因为清阳不升,或因为心神不宁,或因为肾精亏虚等等。

中医的病与不病,疗效的好与不好,有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那就是以活生生的人为客观,以阴阳神气观为指导,五藏气血为内容,“形与神俱”为基准。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医没有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研究、挖掘出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而是跟在科技文化、形态医学后面去“现代化”,用科技文化、形态医学的价值标准来评判中医。西医循证医学了,中医也循证医学,西医基因蛋白组学了,中医也蛋白组学,西医亚健康了,中医也亚健康,总在中医的名词术语中,去翻腾可以和形态医学对号入座的词汇。

中医没有亚健康,中医有“未病”,于是将“未病”和亚健康对号入座,到处都挂起了“治未病”科的牌子,甚至修建了专门的“治未病”大楼。

“未病”是中医的名词术语等同于亚健康吗?非也!中医“未病”有两个含义:《素问·四气调神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其“未病”的含义,是相对已经患病的人而言的,就是没有病,健康状态,属于平人,这是其一;《难经.七十七难》:“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当先实其脾气,勿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其“未病”的含义,就是还没有发生病变的藏腑,相对于已病的藏腑而言的,是以“已病”的藏腑为对照,以“已病”藏腑的传变趋向为依据的,这是其二。

无论哪一个“未病”的中医学含义,都和西医的亚健康不同。中医学的“未病”,是建立在“阴阳神气”的五藏生命体系之上的,是和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密切相关的,与亚健康的含义,相差十万八千里。由于没有中医自己的,以阴阳神气观为根本的价值评判体系,从“现代化”中医开始,像用“未病”和亚健康对号入座这样的情况层出不穷,这充分说明,在现代化的中医进程中,中医已经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了起码的自信和自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