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181期 ||《诗经》课堂:《郑风·将仲子》 /薛红诵读/闻天语赏析

 ljian21 2021-05-10


美丽小语:

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周礼·地官·媒氏》称:“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可知在周代,还为男女青年的恋爱、婚配,保留了特定季令的选择自由。但一过“中春”,再要私相交往,则要被斥为“淫奔”的。到了春秋、战国之际,男女之防就严格多了。《孟子·滕文公下》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连“钻穴隙”偷看那么一下,都要遭人贱骂,可见社会舆论已何其严厉。

郑风共二十一篇,大多都是爱情诗,先秦时代,男女相互交往,大约经历了防范相对的宽松,到逐渐森严的变化过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男女相对交往也越来越严格了。如果没有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两人私会,是要遭到国人,家人,邻里的责骂和轻贱,谴责和斥骂的。

解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郑风共二十一篇,大多都是爱情诗,先秦时代,男女相互交往,大约经历了防范相对的宽松,到逐渐森严的变化过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男女相对交往也越来越严格了。如果没有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两人私会,是要遭到国人,家人,邻里的责骂和轻贱,谴责和斥骂的。

这是一个仲夏的夜晚,在郑国的城内一个院墙边,里面站着一个面容清秀的年轻女子,外面站着一个青年男子,似乎这一对青年男女正想要私下相会。也许是热恋中的男子(仲子)大约有点情急,竞提出了要翻墙过园前来相会的方案。这下可把这位年轻的女子吓坏了,须知“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是要遭父母、国人轻贱和斥骂的;她想:“倘若心上人也如此鲁莽,被别人发现了,这可教我把脸儿往哪里搁?”于是她此刻因惶急而变得苍白的面容温婉的说:“求求你仲子,别翻我家的院子,别折坏我家的杞树。并不是我舍不得杞树啊。我是害怕父母。”看到自己心上的人的拒绝,是那么坚决,简直没有商量的余地。仲子的那张脸上的神情是一种被拒绝而苍白失望伤心。看到这样的情景,于是这位女子又说:“仲子你实在让我太在牵挂。但是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仲子啊不要......”正巧我们的行人行到此处,听到他们俩人的对话,觉得非常有意思,赶紧用笔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郑风·将仲子

原文: 

 郑风·将(qiang)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注释:

1.(qiāng):在古文里指请求的意思。仲:是弟兄排名中的老二。伯(老大),仲(老二)、叔(老三)、季(老四)。

2.逾:翻越。里:院墙,邻里。周代的农村组织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外有墙,墙内有园。

3.杞:木名,杞柳。落叶乔木,树如柳叶,木质坚硬。

4.树:种植。文中树杞、树桑、树檀,倒文以协韵。

5.爱:吝惜。怀:思念。畏:害怕。

译文:

求求你啊仲子

别翻我家的院子

别折坏我家的杞树

并不是我舍不得杞树啊

我是害怕父母

仲子你实在让我太在牵挂

但是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求求你啊仲子

别翻我家的院子

别折坏我家的桑树

并不是我舍不得桑树啊

我是害怕兄长

仲子你实在让我太在牵挂

但是兄长的话,也让我害怕

求求你啊仲子

别翻我家的菜园

别折坏我家的青檀

并不是我舍不得青檀啊

我是害怕邻居的绯言

仲子你实在让我太在牵挂

但是邻居的绯言,也让我害怕

天语赏析:

这是一首在旧礼教的束缚下不能自由恋爱的爱情诗。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共二十四句。采用重章叠句,层层递进的方式,每章的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换了几个字。这种手法可以使诗韵不至于单调。更能突出主题女子屈服于舆论的压力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具有一唱三叹的妙用。如果说诗经的爱情诗是一串最美丽的明珠,那么将仲子则是最璀灿的那颗。

首章就突兀的发出呼告之语,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也许是诗开头这种呼告让人莫名其妙,但仔细品味就不觉让人莞而一笑。诗中不正分明的透露出这样的信息,一对男女正准备私下相会。热恋中的男子,可能是有点急不可耐,竟然提出要翻越院墙前来相会的方法。女子一听,一下子吓坏了,一脸的苍白和内心的惶恐不安。她想这事如果让父母知道我的脸往那里搁啊!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三句。也许女子的拒绝让男子的脸色一下子变了,也许是怕男子的失望对她产生误解。于是女子赶紧向男子表白内心,她继续说:“岂敢爱之?畏我父母。”我不是舍不得杞树,是害怕父母知道, 话语中吐露着对父母的敬畏,恐惧。也许一想到父母的斥骂让她的心里不觉极为的胆颤心惊。但她的心里又思念着自己的心上人,这种矛盾的心情让她不觉把自己的情感直接表达出来:“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我实在是无时无刻不想念着你,只是害怕被父母知道责骂,一想到父母的责骂,女子的心里一阵的颤抖。那是何其的恐慌啊。话语虽然显得有些絮絮叨叨,但热恋中的少女的那种痴情,担忧,害怕、恐慌的情态一下子就表现出来了。

二章、三章初看只是对第一章的重复,细品起来却是对第一章感情的递进。为了爱,这个痴情的男子,一次次要求要“逾里”“逾墙”“逾园”。这真是一个执着追求幸福的痴心男子,女子只好一遍一遍地请求他无逾我里,无逾我墙,无逾我园,”可见男子不顾一切的鲁莽行为,让女子心中的恐慌和害怕一点点扩大,她害怕的是父母,兄弟、众邻的议论。这时,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巨大无形的网,从家庭到社会,谁也无法挣脱。这就是不允许男女私会的礼法之网,它是那么的森严可怕。由此可见女子呼告之语一次比一次的急切,一次比一次的焦灼,可见舆论的压力是多么的大啊!

全诗以内心独白的情语方式构成。以女子的抒情及所处的地点展开。并用了呼告和劝慰的方式,使诗的意境带有了絮絮叨叨的独特韵味。字面上虽然只是呼告和劝慰,但诗中却可见仲子的执着痴情和试图翻越上墙爬树来相会的鲁莽行为。那个被劝阻了以后的不快和犹豫,以及害怕父母兄弟邻居们发现的紧张。以及女子既爱又怕的情态,她的心里虽然思念着男子,但却近于各个方面的压力,一直在爱的边界游移的形象一下子呼之欲出了。

在《将仲子》中有两个似乎矛盾却又悲悯的人物。一个是他勇敢大胆,不顾非议;一个是胆小怕事、不敢去爱缺乏勇气的矛盾女子,在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下,一方面眷恋着男子,一方面又惧怕舆论的压力。比起大胆的男子,女子在爱的边界上游移不定,她妄图抹去男子在她心中的记忆、情感,却又缺乏足够的勇气。换种说法,她不是不爱,而是不敢去接受一份真挚热情大胆的爱情,在环境与人言的压力下瑟缩于角落,不敢向幸福迈出一步。女子不是不懂爱,不是不懂如何去爱,而是,人言可畏!也许这正是当时社会不合理的旧礼教,逼得那些个相爱的人无路可走只好翻越墙垣不可,自然会激起大家对旧礼教的憎恨,这也正是这首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之所在。

天语小诗:

为《郑风·将仲子》而作

文:闻天语

  为什么我们执意

爱过 再别离

循循回望

我如风吹起的游子

怎么能不清泪潸然

为什么我们执意

掩着滴血的伤口

各西东

循循回望

又怎么不明白

今生今世

我爱

注定如这轮皎洁

怎么了无残缺

了无遗憾

既然相爱

又何必匆匆

爱啊  

请驻留驻留

今世我

再也不愿意

漂流

2019.4.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