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78期】趣教说明文,巧融价值观 ——评王中意《生物入侵者》教学

 彳亍的浪漫 2021-05-12


说明文是以客观描述事物特征或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语言准确、周密、严谨。教学时,为了客观、完整的还原说明对象的真实、具体,往往不掺杂个人情感,教学流程难免呆板机械,教学氛围显得死气沉沉。既然说明文意在客观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就希望读者能够有阅读的兴趣,读完后在脑海中构建具体的形象或清晰的道理。谁说说明文没有朗读的必要,教出说明文的情趣和理性,是我们的价值追求。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开篇阐释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接着举例“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危害,举出人们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最后介绍应对“生物入侵者”采取的措施。这是一篇典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事理说明文,但学生对“生物入侵者”的概念还很陌生,更不用辨别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了。我摒弃说明文教学的惯用模式和呆板方法,将教学要素重构,教学模型重组,既突破教学重难点,又教得情趣盎然。

  一、以熟悉带陌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学生无法根据课文上的解释做出正确的判断。此时,我引入新闻——《中国大闸蟹入侵吓坏“德国”,损失高达8000万欧元》,并让学生找找大闸蟹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耐。中国餐桌上的美味大闸蟹却让德国蒙受巨大损失,学生的兴趣来了,瞬间就找出“生物入侵者”具备的三个条件:非自然途径迁移、破坏生态系统、带来经济损失。

接着我顺势引导,这样的生物入侵者课文中有很多,鼓励学生一一找出。此时,学生已完全明白“生物入侵者”的概念,能够凭借三个条件做出正确的判断,建立形成说明对象清晰的特征体系。尽管说明对象特征一目了然,灌输式地让学生明确哪些是“生物入侵者”,远不如让学生去寻找还有哪些是“生物入侵者”,把思考的包袱丢给学生,是激活课堂的关键法宝。

  二、以朗读联动感情,发现语言的力量

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不像散文自带情感,但并不妨碍说明文的也可以进行朗读训练。因为,说明文语言也有平实和生动形象之分。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作者遣词造句十分考究。要把事物事理说明清楚,情感朗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朗读训练时,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用词的准确性,还让学生发现语言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说明文也可以读出感情出来。就这段话你们掂量掂量,哪些词应该怎样读就可以把他们的意思,把他们的情感读出来!同桌之间相互商量,尝试读一读。

师:我们这样来,一位同学说哪些词该怎么读,而另一位同学就把他们读出来,好不好?

生:请大家看到第4行,“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这里要重读。

师: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呢?

生:递进。

师:快还是慢?

生:快,表达急切的心情。

师:棕树蛇给鸟类造成这么大的危害,真让人愤怒呀,是不是还有愤怒的情感在里面呀?

(生带着愤怒的感情读)

生:“从二战至今.......”这句话里的“赶尽杀绝、仅存、绝种”等词语要重读,既体现对棕树蛇凶残的愤恨,也有对鸟类灭绝的深深忧患。

王老师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关联词语运用的巧妙,读出转折、递进等不同语气背后的独特情感。“哪些词怎样读可以读出它们的意思”,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化繁为简,一斑窥豹,由词联句,就是这样引着学生发现说明文语言也倾注了作者的情感。同桌互读,既有阅读发现的落实,也有纠正和补充,增加了读的形式,让学生读得兴趣盎然,实现了以读代讲,参透了文字背后的力量。说明文也可以读出情感,品出味道。

  三、一线串珠,悄无声息教会说明方法

   说明文就是要用方法让人们读明白其中的内容。怎样教学生辨别说明方法,正确运用说明方法?我抓住关键字词,通过比较、置换、归纳、拓展等途径,从一个问题入手,串起整篇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师:实际上,生物入侵者的“入”有非常重要的条件,要通过非自然途径。那什么是“侵”呢?有两点。一是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二是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在说明文中,我们把这叫作诠释,先提出一个概念,然后对它作出相关的阐释,和作诠释相类似的方法还有下定义。

师:那想想看,生物入侵者是指什么样的生物?你能补充说完整吗?

生: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生物。

师:这就是下定义,把事物的本质说出来。

学生在对比中区分了两个最易混淆的说明方法,学生发现不仅是语言顺序变换了,而且是内在的表达思路也有根本的区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说明方法是直接告诉学生这是运用了某种说明方法,还是教会学生辨别说明方法的技巧?针对不同的说明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辨别说明方法。列数字关注具体数字,举例子就是正反例子,分类别就是二元对立法,诸如此类,让学生形成说明方法术语准确性的习惯,还养成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迁移运用,强化说明顺序逻辑链条

   读散文讲究“情”,而读说明文最关键的是它的“理”。每一篇课文都有独特的“肌理”,而说明文表现得最明显。大多数说明顺序教学点到即止,因为时间和空间顺序的指示非常明显。而事理说明文多用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表现则非常复杂,涉及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等等。这篇事理说明文的逻辑顺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引导学生梳理出这一逻辑顺序后,没有止步,而是出示一篇《低碳生活》的事理说明文,删去中间部分,让学生尝试可以补充哪些内容,并说明原因。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反复地填补,反复地猜测可能的逻辑链条。

生:我觉得可能会写低碳和非低碳的具体表现。

生:可能会写人们对低碳生活的不同态度。

师:如果把首尾和你们补充的部分,就可以很具体地得出这篇文章的逻辑顺序了。非常好!

这样的拓展不仅巩固了说明顺序的理论知识,还增加了实践宽度和力度,让学生思考怎样的逻辑顺序才更合理,与首尾连接更和谐。学生思考的理性成分增加了,也体现了本单元“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的单元理念。

说明文教学不应该是陈述性知识的机械灌输,也不是生搬硬套地割裂成一个个知识板块,脱离文本地进行知识点机械训练。把说明文章当成一个整体,把说明知识教学重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建构一个个生动灵活的说明文模型,如事理说明文就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一链条出发,贯穿起说明特征、说明语言、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陈述性知识,形成一个程序性知识框架,就会让说明文情趣盎然,既有趣味,又有理味,还巧妙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曾崇州,深圳市龙岗区骨干教师,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现任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发表论文多篇。曾荣获“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深圳市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多次执教省级、市级和区级示范课。

扫码关注我们

发扬长征精神,开展义务送教,

 推广立体教学,服务一线语文。

 联系邮箱|493836645@qq.com 

“孙春成语文课堂立体教学丛书”是孙春成老师36年如一日执着钻研,在汲取和借鉴当代众多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富有时代特色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论。“孙春成语文课堂立体教学丛书”共4册:《语文课堂立体教学课型》《语文课堂问题教学课型》《语文课堂创新教学课型》皆从科学的角度构建了语文课堂课型体系,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及程序的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法宝》从艺术的角度揭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孙春成语文课堂立体教学丛书”是孙春成老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语文课堂立体教学策略体系”的代表作,完整体现了孙春成老师的语文课堂立体教学思想,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辩证统一,具有理论的前瞻性和实践的操作性,是一线语文老师和师范院校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