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年人须接种疫苗 回答是否定的。 乙肝高危人群需要接种。这些人如果抗体不足,需要及时补充接种,主要包括:有接触血液或体液职业危险的卫生保健人员和公共安全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既往有输血史、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多性伴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乙肝易感者需要接种乙肝疫苗。乙肝五项中HBsAg、抗-HBs和抗-HBc三项指标全阴者为乙肝易感者。 乙肝感染者不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如果HBsAg阳性,代表已经感染乙肝病毒,接种乙肝疫苗后也不会产生抗体。 有抗体者不需要接种。抗-HBs阳性且滴度大于10 mIU/ml时代表体内已经有保护性抗体,不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六、保肝药多多益善 很多人误认为保肝药就是普通保健类药品。其实,不同种类的护肝药各有其组成成分,适应症各不相同。因此,在应用保肝药时,同样需要对症用药,最好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长期不合理地使用保肝药,会加重肝脏负担,使病情加重,还有可能扰乱人体正常的免疫机能,使病情恶化。 一项调研显示:临床中,有73%的肝病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曾有自行用药、换药行为,不少患者的病情在不知不觉中人为的制造了肝硬化甚至是肿瘤的发生。中国每年因错误用药、错误治疗浪费的费用高达数亿元。 慢性乙肝的病人经常会超出医生建议范围吃很多所谓“保肝药”,其实对肝脏并不一定有利。因为药剂量过大,品种过多或疗程过长,只有加重肝脏的代谢,会诱发危险。 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对有“保肝”作用的药物不加节制地服用,以为多多益善,甚至有些人没有任何症状,仅仅体检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就自作主张地长期服用保肝药。其实,多数药物都要经肝脏分解、转化、解毒,过多用保肝药无疑会增加肝脏负担,有时,甚至会诱发药物性肝炎。并且如果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又没有医生进行用药指导,药物之间的拮抗或化学作用,可能会导致肝细胞再次受损。因此,保肝药必须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具体分析,确实需要用药者才可应用,而一般肝功能正常、病情平稳的患者,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则不需要用药,只需定期复查即可。 七、得了乙肝,就一定会发展成肝硬化和癌症? 尽管乙肝病毒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最主要原因,但并不是所有的乙肝都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如果发现及时,并加以合理、有效、规律地治疗,多数患者的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也有些患者是可以避免发展至肝硬化、肝癌的。 以下危险因素越多,肝硬化和肝癌的机率越大: 1、患者年龄大,男性,发生HBeAg转换时的年龄>40岁。 2、ALT持续升高。 3、病毒HBV DNA>2000 IU/ml(相当于>104拷贝/ml),HBeAg持续阳性。 4、HBeAg阴性乙肝,虽然HBV DNA低水平(<2000 lU/ml),但B或C基因型感染者,HBsAg为高水平(≥1000 IU/ml),也有发生肝癌的风险。这也提示,慢性乙肝患者要争取检测HBV的基因型。 5、HBV基因分型为C型。 6、HBV感染又合并丙肝病毒(HCV)、丁肝病毒(HDV)或艾滋病毒(HIV)感染。 7、嗜酒或肥胖。 8、进展为肝硬化(包括代偿性肝硬化和失代偿性肝硬化)。 9、乙肝患者有糖尿病或其直系亲属有肝癌病史。接触黄曲霉毒素。 乙肝 八、感染乙肝病毒后,没有症状可以不用治疗? 肝脏是一个“哑巴器官”,慢性乙肝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感染乙肝病毒后,可表现为不发病,但又不能清除病毒,病毒与人体处于和平共处状态,成为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但是因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依然存在,病毒仍可在肝脏内复制。 多数慢性肝炎患者在转氨酶轻度升高时并无明显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病情持续进展,很多肝硬化、肝癌患者一旦确诊就是失代偿期或者晚期就是因为症状不明显,自己注意不到或者是没有引起重视,导致没有及时的进行诊治。 因此,患者不能根据自己的症状来判断是否应该治疗,只要发现有乙肝病毒感染,就需要去看医生,定期检查。拖延只会耽误病情。 2019年乙肝防治指南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具体为: 1)血清乙肝病毒DNA阳性,谷丙转氨酶(ALT)升高的患者,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转氨酶升高,建议抗病毒治疗。 2)血清乙肝病毒DNA阳性代偿期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建议抗病毒治疗。 3)乙肝表明抗原(HBsAg)阳性失代偿期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建议抗病毒治疗。 4)血清乙肝病毒DNA阳性、ALT正常,肝组织学显示显著炎症和(或)纤维化,建议抗病毒治疗。 5)血清乙肝病毒DNA阳性、ALT正常,有乙肝肝硬化或乙肝肝癌家族史且年龄30岁以上者,建议抗病毒治疗。 6)血清乙肝病毒DNA阳性、ALT正常,年龄>30岁,建议无创肝纤维化评估或肝组织学检查,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者,建议抗病毒治疗。 7)血清乙肝病毒DNA阳性、ALT正常,乙肝相关肝外表现者,建议抗病毒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