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与父母要经历七次分离,一次比一次难舍,却是必须经历的

 IF枕边育儿 2021-05-12

电影《你好,李焕英》最终票房落点52.18亿,这让导演贾玲纵身一跃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剧中年轻时期李焕英的扮演者张小斐凭借打动人心的演技,收获了网友们“国民妈妈”这一称号。

起初贾玲并未对票房有过高期望,她的初衷是怀念自己已逝的母亲。而正因贾玲将单纯而真挚的情感融入到电影之中,与母亲之间细腻温馨的回忆让观众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最终影片口碑、票房双满贯。

的确,亲情是一个永恒主题,因为它最柔软,但却容易直击人心,而其中孩子与母亲的感情显得愈加厚重而珍贵

父母子女情,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之路,路上有欢声笑语,也有电闪雷鸣;有携手前进,更有生死离别。孩子一生中要和妈妈经历七次分离,为人子女终将离开爸妈的羽翼,且行且珍惜!

第一次分离:呱呱坠地,脱离母体

和孩子的第一次分离,从医生剪断连接彼此心跳的脐带正式开始。妈妈从鬼门关走一遭,何其辛苦又如此幸运。

辛苦的是,人生脱轨,怀胎十月,忍受着身心变化带来的落差,疼痛和煎熬。幸运的是,心心念念的宝宝平安健康地来到身边。第一次分离是欣喜,是期待,它开启了母子二人一生的亲情修行之路。

第二次分离:周岁左右,踏出人生第一步路

宝宝从出生开始,每个新动作,每次新表情,妈妈们都无比激动,充满惊喜。周岁左右,孩子终于不用大人搀扶,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

他们用新的角度和方式体验着世界,不怕摔不怕疼,像个无畏无惧的小战士。妈妈虽然欢欣雀跃地感叹“终于解放双手”,但却紧跟其后护其左右,深怕孩子磕了碰了。

第三次分离:三岁入园,进入第一个“小社会”

孩子到了三周岁步入幼儿园,伴随而来的是第一次“分离焦虑”。明明做好了心理辅导,背上小书包,像个大人的模样走进学校,后一秒却撕心裂肺地跑出来“要妈妈”

大人目光追送着孩子进教室,转身趴在窗外哭唧唧,被自己的脆弱搞得猝不及防,“原来,我和你最亲密无间的三年时光已不复返,你在慢慢长大,而我却很快变老。”

第四次分离:十八岁成年,离家远行

时光荏苒,转眼孩子就到了法定成年的年纪。曾经还依偎在怀中熟睡的宝宝,如今却慷慨激昂地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梦想,说要远赴他乡做个追梦少年

妈妈万般不舍,却无法自私地要求孩子更改志愿,不要离家太远。这一次分离,妈妈泪水决堤,和父亲互相安慰道“孩子长大了,我们要放手了。”

第五次分离:而立之年,经济独立

第一次收到孩子送的康乃馨,卡片寄语“我可以自力更生了,往后也能负责你们二老。感恩养育,母亲节快乐!”

妈妈感动不已,欣慰孩子能干又孝顺。子女经济独立,父母不用再承担其生活日需,他们之间的一个连接悄然断去

第六次分离:结婚生子,乔迁新家

子女人生大事终于圆满完成,父母心里的大石头也安稳落下。随着孩子娶妻生子,搬入新居,父母和子女这次算是真正“分家”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即便分家,父母的心终究还在子女身上,出钱出力,帮衬着带子孙。养儿方知父母恩,小时候对父母说过的气话狠话,如今为人父母才恍然大悟,后悔自责。

我结婚那天,哭的稀里哗啦,爸爸妈妈也掩面而泣。我哭的,更多是对自己过往的愧疚,觉得当初没好好对他们。

第七次分离:母亲逝去,生离死别

人生中和母亲的最后一次分离,是死别。那个给予你生命,陪伴你成长的人,被病痛折磨地一夜之间就白了头,而孩子也在那一刻瞬间成长。知名导演高亚麟说过一段直戳人心的话“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父母在世时,隔着这堵墙,我们很少真切地感受生命逝去的震撼。父母一没,我们却直面死神。

枕边育儿寄语:

但丁曾说“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边是母亲的呼唤”。

爱情和友情会随着时间和外因物是人非,但唯独亲情,会细水长流,一直在我们心中最温柔的角落。虽然妈妈永远都是不计得失,敞开胸怀地接纳孩子,但这场修行之路,子女是否也要将心比心,不留遗憾?一生中的七次分离,妈妈和孩子都历经岁月的洗涤。缘分让你们成为母子一起修行,且行且珍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