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遭陈独秀首先要“革命”的“清初四王”山水画,究竟有何价值?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1-05-12

上一期我们讲到齐白石的山水画与“四王”风格技法“格格不入”,及其独有的远游生涯对他一生的重要影响。

“四王”也称“清初四王”,指的是中国山水画坛史上活跃于明末清初的四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相较于“四王”在当时画坛的“光伟正”,同期的“清初四僧”则略显“怪咖”。

遭陈独秀首先要“革命”的“清初四王”山水画,究竟有何价值?

文人山水画的概念早期由宋代苏轼提出,后经赵孟頫浅尝,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再经明代董其昌等人的丰富演绎,逐步成为山水画主流。到了清初,则由“四王”将其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遭陈独秀首先要“革命”的“清初四王”山水画,究竟有何价值?

“四王”画派对比

“四王”的绘画主旨思想是“复古”,他们继承自宋元发展而来的文人画传统,将宋元名家的技法视为标准程式,反对自出新意。

在这种崇尚摹古的思想下展现而出的画风,虽然在20世纪以后广受批判,但在彼时却深得皇帝认可和倡导——康熙中后期,为巩固封建政权,对这种维护传统思想的画风大加扶持。因此,四王在当时被尊为“正宗”,对清代山水画坛影响深远。

遭陈独秀首先要“革命”的“清初四王”山水画,究竟有何价值?

王时敏《秋山白云图》

遭陈独秀首先要“革命”的“清初四王”山水画,究竟有何价值?

王鉴《四家灵气图》

遭陈独秀首先要“革命”的“清初四王”山水画,究竟有何价值?

王翚《晚梧秋影图 》

遭陈独秀首先要“革命”的“清初四王”山水画,究竟有何价值?

王原祁《神完气足图》


“四王”实际上包含两代人,但他们却以血缘亲属或教学师生的关系而联系在一起:四王之首的王时敏是王原祁的祖父,王鉴是王时敏的子侄辈;同时,王时敏和王鉴又皆是王翚在绘画上的老师。虽然四王的画风技法较为相似,却又侧重不同:

王时敏出身高门仕家,不但师从董其昌,且家富收藏,遍摹宋元名迹。以黄公望、倪瓒为取法宗师的对象,笔墨含蓄清逸,苍润松秀,法度严谨,构图变化较少。

遭陈独秀首先要“革命”的“清初四王”山水画,究竟有何价值?

王时敏《松壑高士图》

遭陈独秀首先要“革命”的“清初四王”山水画,究竟有何价值?

王时敏《长白山图》(局部)

王原祁受到祖父王时敏的直接指点,其继承家学,潜心师古,深得康熙皇帝的赏识,且走的是正规仕途,官至户部左侍郎。王氏祖孙的画风,也传播到了宫廷画院和仕宦阶层。

遭陈独秀首先要“革命”的“清初四王”山水画,究竟有何价值?

王原祁《仿王蒙山水图 》

王鉴同样出身仕家,“自幼习董熟耳”,他擅绘山水,尤其是他的青绿设色山水画,缜密秀润,妩媚明朗,综合了沈周、文征明清润明洁的画风,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遭陈独秀首先要“革命”的“清初四王”山水画,究竟有何价值?

王鉴《仿倪云林溪亭山色图 》

王翚则是唯一出身寒门的画家,初师张珂,后转师王鉴、王时敏,得以指导栽培,画艺骤进,声名鹊起。六十岁时,由其画学弟子、时任兵部左侍郞的宋骏业推荐,应诏供奉内廷,绘制《康熙南巡图》,三年而成,荣归故里,被视为画之正宗。

遭陈独秀首先要“革命”的“清初四王”山水画,究竟有何价值?

王翚《秋山万重图》

“四王”距今虽已有三四百年,然而这期间却有着严重两极化的评价。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四王”传派虽还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追随者,但已日趋衰落。曾经备受荣宠的“南宗正脉”,甚至在20世纪贬弃为“北京城里的两大迷信之一”

这些对“四王”激烈批判的人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大家。前有打响批判第一炮的康有为,而后陈独秀更是强烈指出“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四)王画的命”。直到1945年,中国绘画史论家温肇桐先生根据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专家田艺珉在《清初“四王”摹古研究》中的梳理,才第一个对“四王”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但直到今天,无论抑扬褒贬,究竟该如何看待“四王”,可能属于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