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

 醉倚西风 2021-05-12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看到这两句话,是在朱永新教授所倡导的新教育微信公众号上,感觉这句话用在教育上很妥贴。“相信种子”,大概说的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的路径,教育者要相信孩子,因材施教,小心地引导孩子成长;还有一层意思,应该是要在孩子的心田上播散善的种子,只有善良的种子,才会开出善良的花朵。“相信岁月”,就是把教育看作是一种“慢”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学会等待和陪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周期,急不得;教育也是生命的一个过程,每个时段都值得珍惜,教育不只是为未来做准备,应该学会享受当下。这两句话,很简洁,也很优美,我就记在了脑海里。

这两句话,用我自己通俗的话可以概括为向善向上。这也是我经常和子女交流的话。做人,要以德为首,做一个善良的人,不能把方向走歪了;做人,还要不断精进,不断努力,让自己的生命不断成长,每天都是新的生活。

人到中年,有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我对这两句话也有了切实的理解。

“大道甚夷,其民好径”,人都有动物性的一面,总想走捷径,特别是年轻时,总想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特别注重享受的一面。《平凡的世界》扉页上曾引用柳青的一段话,说“人生的道路很长,但最紧要的就那么几步”。什么是“最紧要的”,我想那就是面临大是大非的选择上,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论语》里曾子对人生的体验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其实就是时时内省,经常叩问自己,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如此,把人生的每一步都踩在实实在在的土地上,心里才会踏实。

因此,我们要相信善良,坚持做自己。中国传统文化很讲究立德,并把它排在“立功和立言之前”,正是因为“立德”是个人所可以选择的,“立功”“立言”常受置于外在因素。其实,一个人真正“立德”了,只要稍微具备条件,是很容易“立功”“立言”的。当下社会,面临着更多纷繁的选择,人很容易被环境所左右,当然也很容易违背自己的初心而做出不当的选择。

人到中年,回想自己走过的日子,肯定说过了很多不想说的话,也做了一些不想做的事。而到了今天,明白了这些,就尽可能少被外在的东西所左右,努力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过些平平常常的日子。只有每一天都为自己所过的日子,这一天才会真正属于自己。只有坚持少造作,勿卖弄,才会守住自己初心,做一个最普通、也最真实的自己。记得2004年,我在自己散文集后序里曾写过这么一段话“读书、写作、教书”是我最朴实,也最自在的生活。十五年过去了,仔细想想,读书,写作,教书仍然是我最喜欢的日子。手中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我更应该珍惜光阴,过自己想要的日子。只不过稍作调整而已。例如,重视读书,但要读的是好书,经典的书;在读书与写作之间,更应该重视写作,以写促读。就写作而言,一方面在于写,另一方面更需要写自己想写的东西,真实的东西,有分量的东西。在写作上,我还喜欢这么一句话“怎么活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活”把写作和自己生活、生命融合起来。当年的教书,我把它扩充到如今的教育,范围更广一些,与自己的工作更贴近一些,尽可能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这个社会做一点有益的事情。

除了读书,写作,教育,应该再加两个词,一个是书法,一个是身体。喜欢写字,应该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坚持写起来,却大约不到两年时间,但是,我愿在余下的岁月里,播下这颗种子,了却自己少年时的心愿。加个“身体”,一方面是感觉身体这个本钱很重要,另一方面,发觉身体不单单属于自己,注意身体,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

生命中有很多无常,我无法断定自己在这个世间能行走多长时间,何况,很多时候,我还有一点悲观,对生命的无常有些忧虑,也因此,我不再把所谓的成就挂在心头。因为没有的时间的许可,再好的愿望都无法实现。但是,我愿意做一个善良的人,我愿意把诸如读书、写作、写字、教育、身体当作生命中最宝贵的元素,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耐心打磨,争取把这几个词语擦亮。

相信岁月,不仅仅是相信付出就有回报,播种善良就会收获善良的花朵,而是把善良作为一种享受,在温暖别人的同时,更能温暖自己。就像给予一样,我们常常把经予别人作为一种帮助的美德,其实,只有自己“有”,才能给予别人,给予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在常常想着给予别人的时候,你不单单温暖了他人,也提高了取悦自己、温暖自己的能力。相信岁月,就是坚定信念,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享受生命的每一个旅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