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我们经常在一些电视剧里面看到,古代的谋士们在给自己的主公提出一些策略的时候,总是会说,自己有上中下三策,对于同样的事情有三种解决办法,并且还有最好的方案,这自然是很好的事情,可是三个办法说出来,最后实行的却总是不是上策,既然是上策自然是最好的,为什么都不用最好的办法呢?上策到底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既然不好了为什么还叫上策? 答: 首先你要搞清楚谋士为什么要提三个意见而不只提一个最合理的。 因为提三个显得他能力强,显得他聪明尽责,对得起那份工资,最重要的,可以摆脱责任——你看,我提了三个,你选了一个最差的,失败了不怪我哈!以后换了东家,可以向新老板显摆——当初听我一言,何至于此!(此处要把脖子高高扬起)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明白为什么上策总是不被选——因为上策是理想化的,操作难度极大,这一点谋士可能也知道,提出来只是为了甩锅。 比如我给国企提合理化建议——把所有关系户停职,重新考试再就业,不合格的清退;把不赚钱的业务砍了,只留下赚钱的;每年对所有岗位进行绩效考核,不合格的该降级就降级,该下岗的就下岗。 合理吗?很合理。但如果领导按这个操作,草案拿出来,第二天领导就下岗了。 但我提了,我能力没问题,企业搞不好是领导没眼光,能力有问题。如果我真这么向领导建议的,那领导肯定先让我下岗对不对?所以我还要提中策,下策。 下策肯定是不可行的,提出来的目的是显得中策可行,做对比用的。比如,关于国企改革,我的建议就是这么混着,混着混着,国内国际的形势会发生大的变化,万一形势对我们有利,国企就活啦!这就是标准的下策,等于什么都没提,简称为“躺赢”。 中策对现在困境要有清醒的认识,有明确的目标,同时又立足当下,不会因为改革伤筋动骨,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反噬。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体。 现在你是不是很想听听中策?不好意思,我也没想出来,这不废话吗!我要想出来了,早进发改委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