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阮籍见苏门,止闻鸾鸣啸。

 慧然 2021-05-13

  • 01 【孙登长啸】

【孙登长啸】《晋书·阮籍传》:“(阮)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

我们看看古代典籍中是如何描述孙登的:

晋葛洪著《神仙传·孙登传》里说他:不知何许人也,恒止山间,穴地而坐,弹琴、读《易》。

冬、夏单衣,天大寒,人视之,辄被发自覆身,发长丈余。又雅容非常,历世见之,颜色如故。市中乞得钱、物,转分贫下,更无余资,亦不见食。

《晋书·隐逸列传》这样描述:孙登,字公和,汲郡共人也。无家属,于郡北山为土窟居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好读《易》,抚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

性无恚怒,人或投诸水中,欲观其怒,登既出,便大笑。时时游人间,所经家或设衣食者,一无所辞,去皆舍弃。尝住宜阳山,有作炭人见之,知非常人,与语,登亦不应。

文帝闻之,使阮籍往观,既见,与语,亦不应。嵇康又从之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康每叹息。

将别,谓曰:“先生竟无言乎?”

登乃曰:“子识火乎?火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在于用光。人生而有才,而不用其才,而果在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识真,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无求乎?”康不能用,果遭非命,乃作《幽愤诗》曰:“昔惭柳下,今愧孙登。

图片

  • 02 【 阮籍拜访孙登】

《晋书·隐逸列传》里面记述的那件阮籍拜访之事:  

苏门山在河南辉县,当时有一位有名的隐士孙登隐居其间,苏门山因孙登而著名,而孙登也常被人称之为苏门先生。

阮籍比嵇康还厉害,阮籍听说有苏门仙君之啸,就找过去了,美其名曰“以啸会友”。去看到一个人在石头上坐着,便拜请他为之一啸,所谓“顺风而请者三,承风而请者再,仙君神色自若,竟无所对。”

阮籍前后在山上见到了孙登两次。第一次找到他之后,试探着询问他的身世来历,跟他套话,结果孙登只是微笑不语,令他无可奈何。第二次,阮籍投其所好,一会儿跟他谈论上古道家的无为之道、黄老之术,一会儿又跟他谈三皇五帝的治理方略,然而孙登与前次一样,仍然微笑不语,仿佛他说的这些奇事跟山上的风吹草动一样平常。

阮籍知道自己遇到了真正的高人,跟高人对话是不能用俗人语言的。于是,阮籍凝神屏息,气入丹田,终于使出了看家本领,唇齿之间蓦然发出了一声激越而悠扬的长啸。那啸音一刹那便传出了数百步之外,山谷中回声隐隐,半晌方绝。

这时,一直不发一言的孙登又微微一笑,开口对阮籍说道:请先生再啸一次。

阮籍见自己的啸声终于引出了这位世外高人的话语,心中大喜过望,于是又鼓足一口清气,再次吐出了一声漂亮的长啸。然而,就在他啸声未绝,情绪

还没有缓过劲来的时候,孙登却在转眼之间远遁而去,看不见踪影了。阮籍心中郁闷之极,无奈之下,也只得独自怅然下山。

就在他行至半山腰时,忽闻山顶上传来一阵鸾凤和鸣般的啸声!这啸声犹如天籁,在苏门山的林壑群岩之间荡叠回旋,清奇绝伦,妙到毫巅,令人一闻之下,如同彻骨透心一般酣畅淋漓。阮籍此时方才茅塞顿开,如醍醐灌顶般悟出这位隐世高人缄默不语的深意。

后来,阮籍写下了他著名的《大人先生传》,其中称“先生以应变顺和,天地为家,运去势隤,魁然独存。自以为能足与造化推移,故默探道德,不与世同。自好者非之,无识者怪之,不知其变化神微也。……遗其书于苏门之山而去,天下莫知其所如往也。”

先生从此去矣,天下莫知其所终极。盖陵天地而与浮明遨游无始终,自然之至真也。鸲鹆不逾济,貉不度汶,世之常人,亦由此矣。曾不通区域,又况四海之表、天地之外哉!若先生者,以天地为卵耳。如小物细人欲论其长短,议其是非,岂不哀也哉!

从此以后,阮籍不再长啸,其为人处世也风格大变,与人交谈往往发言玄远,绝不论及旁人是非,因而在魏晋乱世之中,得以终其天年。

阮籍孤独得未曾,苏门长啸有高明,如何亲听鸾凤响?独让孙登百步称。

图片

  • 03  【 孙登长啸(苏门山)有关诗句】

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唐·王维《偶然作六首》之三

如闻长啸春风里,荆棘丛边访旧踪。

地接苏门山近远,荒台突兀抵高峰。

          ——唐·贾岛

一弦清奏似谁论,踪迹飘飘响绝尘。

汲郡已行长啸客,宜阳聊寄不言人。

步兵罢叩空回首,中散深惭未识真。

披卷竟迷君去所,仰山惟见月嶙峋。

          ——明·陶益

石间仙人迹,石烂迹不磨。

仙人去不返,六龙忽蹉跎。

江山如此不一醉,拊掌笑杀孙公和。

          ——金·元好问

碧眼空空照九州,

阮公不是我同流。

划然长啸谁听得,

独有苏门山点头。

          ——宋末元初·郑思肖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

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唐·孟浩然

阮籍见苏门,止闻鸾鸣啸。

        ——唐·杨炯

唯有岘亭清夜月,与君长啸学苏门。

        ——唐·庞德公

5.26日 古乐修身|线下古琴课

时间:09:00-17:00

地点:大理古城旁。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