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心缺爱的孩子,身上这3个特征很明显,父母要引起重视

 两口育儿 2021-05-13
随着舆论的大力宣传,以及社会对教育的日益重视,不少父母及时地转变观念,乐于花时间精心地陪伴孩子,耐心的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
父母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对孩子付出更多的爱,由于从小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中,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与之相反,有的孩子从小就胆小怕事,事事不愿承担责任,这多半是年少时缺少关爱的缘故。
周末,菲菲和朋友相约一起聚会,朋友带上12岁的女儿参加,大家都兴高采烈谈笑自若,只有那个孩子一言不发。
朋友满面忧愁,悄悄地说:“我女儿从小就不爱说话,胆子特别小,现在竟然特别不听话,宁愿自己一个人在家也不出门,今天好不容易才跟着我出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菲菲碍于人多无法回答,其实内心早已有了答案。
原来,朋友是个贪玩好耍的人,常常把孩子一个人扔在家里,在其成长过程中,经常忽略对孩子的陪伴,从不知道她内心的真实想法。
即便偶尔进行教育,除了打骂以外,就是千篇一律的说教,让孩子难以理解和接受,因而经常与朋友顶嘴和吵闹,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这是典型缺乏爱的表现。
事实上,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缺爱的孩子具有这几种特征,被人一览无余。

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孩子缺乏温暖的爱呢?

胆子比较小,不喜欢与人交流
孩子的胆量不是天生的,需要从小经过培养和锻炼,才能在内心形成一种安全感。这种感觉的形成,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中长大。
有的孩子自信心强,性格阳光,对人落落大方,勇于应对各种挑战,深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他们的背后,多半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与之相反,有的孩子性格懦弱自卑,害怕与人交流,不但胆小怕事,遇事还会躲避,导致朋友不多,别人也不愿意与他来往,这样的孩子内心没有爱,不懂得怎样与人交流。
言语尖刻犀利,把自己包裹起来
从表面来看,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倔强,其实内心比较复杂,在坚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的心。他们有时表现得沉默寡言,不理会他人的关心和好意,有时表现出尖酸刻薄,得理不让人,甚至与人针尖对麦霸。
外表看似强势,对人不留情面,其实是因为内心不踏实,故意装出这种气势汹汹的模样,这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脆弱而已。
缺乏自信心,对人刻意讨好
在生活中,有的孩子看似大大咧咧或漫不经心,内心却很敏感,由于自信心不足,特别在意他人的评价,希望得到赞美和好评。
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们刻意讨好老师和同学,即便与自己的意见不合,也会刻意地奉迎,主动把自己放在一个卑微的位置上。久而久之,形成讨好型人格,结果仅仅是为了换取他人的夸奖,这样的代价未免太大。
有爱的孩子充满自信,性格豁达,与人交往时,与对方平等相处,往往容易得到对方的尊重。

父母陪伴孩子,应该怎样做才好呢?

多夸奖、少批评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有的父母不愿夸奖孩子,担心孩子骄傲自满,从而导致落后于人,这是没有掌握好的夸奖方式。
正确的方式不是考得好就夸奖,那样是片面和有害的,而是针对孩子为此付出的努力,针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这样的夸奖让孩子有直观的感受,而且能够持续进行,并从中受到鼓励。
在夸奖孩子的同时,父母不能忘记适当地提醒,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差距,这样做既能体现父母的关心,还能让孩子在学习上更有动力。
双方上阵,缺一不可
对孩子的成长,父母都有责任。很多家庭都是爸爸在外工作,妈妈全职照顾孩子,因而有一方不能经常陪伴。
还有的家庭,父母回家不是看手机,就是打游戏,很少陪伴孩子,这样做十分有害。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同等重要的,缺一不可,只要有心有爱,总能找出时间,哪怕是短暂的陪伴,与孩子一起说话、散步和运动等,也能让孩子感到无限的安慰。
所以,父母都要抽出时间,尽可能多的陪伴孩子,不能因个人原因而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
常言道,栽什么花就结什么果。
父母是孩子坚强的后盾,因而陪伴既是一种责任,也令人感到快乐。父母必须明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陪伴并不是简单地陪吃陪玩,其间存在很多技巧。只有掌握相应的技巧,全程付出高质量的陪伴,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