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孩子很难吗?看看这个教育史上经典的4颗糖故事吧

 爱读书的家长 2021-05-14

有一天,当你看到有一个小男孩在打另一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做?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是呵斥打人的小男孩,教育他不要随便打别人。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会袒护打人的小男孩,说肯定是那个被打的小男孩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才会被别人打,我估计被打的小男孩的父母大概率也会觉得,你肯定有什么地方不得不好,别人才会打你的。

当然可能还有一部分人会觉得一个巴掌拍不响,打架的孩子都有错,这样处理孩子的矛盾,完全就是一种和稀泥的方法,这一类的人还不少。

以上这些教育的手段都是愚昧的,处理矛盾的方式也是低级的。

看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怎么教育孩子们的吧。

那时候,陶行知是一所小学的校长,有一天看到两个小男孩在打架,制止他们后,要求那个打人的小男孩到他的办公室去找他。

陶行知随后在同学们中间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回到了办公室。

到了办公室,那个打人的孩子已经在那里忐忑不安地等着接受校长的批评了。

陶行知笑着给了孩子一颗糖。

孩子懵了,迟疑地接过了校长给他的糖,局促不安,迷惑不解。

“这颗糖是老师给你的,表扬你很守信,能按时到老师的办公室。”

说着,又拿出了一颗糖递给了孩子。

“这第二颗糖也是奖励给你的,我让你住手,你立马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老师,所以再奖励你一颗糖。”

孩子的神情轻松了下来,嘴角有了笑意。

“把这颗糖也拿着,这是老师奖励给你的第三颗糖,老师刚才了解过了,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你是个有正义感的孩子,所以再奖励你一颗糖。”

孩子满脸笑意却又满怀歉意地对校长说:“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都不应该动手打他的。”

陶行知欣慰的又拿出了一颗糖。

“你是个好孩子,知错认错,非常难得,这第四颗糖也奖励给你,好了,我的糖也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回去吧。”

孩子一扫之前愤怒、恐惧、羞愧、自责的复杂感情,心情愉快地去上课了。

这是教育史上经典的处理孩子矛盾的事例,教育家陶行知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节有智慧的课,那就是“鼓励教育远比惩罚教育有力量的多。”

所以,各位家长,教育孩子还是要多鼓励,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鼓励孩子,过度焦虑,过度教育,甚至于打压教育等都是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不正确做法,像陶行知这种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既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也能让孩子继续发扬自身的优点,真可谓一举两得,也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也给了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促使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