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民间社会的关帝财神崇拜

 彭允好 2021-05-14

在华人世界里,关帝是圣人,是天尊,是古佛,是玉帝,具有着至尊无上的万能神格。民间尊关帝为“财神”,只是关帝万能神格中的其中一项。

明代开始,敬奉关帝为财神的民俗已经蔚然成风。明代有不少的供器供奉于关帝庙中,如流落海外的珍贵文物“弘治青花缠枝莲纹双兽耳大瓶”,高六十二点一厘米,外口沿书写有铭文:“江西饶州府浮梁县里仁都程家巷信士弟子程彪,喜捨香炉花瓶三件共一副,送到北京顺天府关王庙永远供养,专保合家清吉、买卖亨通。弘治九年五月初十吉日信士弟子程存二造。”

如上海博物馆珍藏崇祯二年“青花题记海水龙纹炉”,正面有纪年题记:“河南怀庆府河内县客人冯运喜奉香炉一个,祈保买卖亨通,万事大吉。崇祯二年孟夏月吉旦造。”左侧题有“关圣帝君御前供奉。”

这些现今弥足珍贵的供器,是关帝信仰者专门在景德镇定烧,前者祈求“合家清吉,买卖亨通”,后者祈求“买卖亨通,万事大吉”,由此反映出明代之时,中国民间社会已经确立起了关帝的财神地位及赐财开运的财神神职。

明清之时,每逢关帝诞辰、磨刀节、春秋两祭、迎财神等吉日,关帝庙前便会自发形成盛大隆重、热闹非凡的关帝庙会,庙会期间,人山人海,摩肩擦踵,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关帝庙,焚香祭拜,祈求关帝赐福:财源滚滚、财运亨通、健康平安、吉祥如意。关帝庙外,各种民俗活动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民间民俗文化与饮食、购物、休闲、旅游、商贸有机结合,形成了以关帝庙为中心的繁华商贸区,许多地方还发展成富庶繁荣的新兴城市。

据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等书记载,清代北京关帝庙尤多,地安门外白马关帝庙和正阳门月城右之关庙,春秋致祭。除夕开正阳内门,由内城居人瞻拜;子夜后开西门,由城外居人瞻拜,香火极盛。关庙殿祀精严,朱楹黄覆,绮槛金龛,中奉清圣祖康熙御笔亲书“忠义”匾额,西庑下有明董文敏书焦太史所撰碑记,传为二绝。每逢关帝祀典,锣鼓喧天,人潮汹涌,鞭炮之声不绝于耳,热闹场面与新年无异。

清文人顾禄《清嘉录》记载,江苏吴县(今属苏州)人烟稠密,贸易极盛。各省商贾多建关帝祠于城西,为主客公议规条之所,栋宇壮丽,号为会馆。每逢夏历五月十三日庙会之前,已割牲演剧,华灯万盏,拜祷唯谨。而且行市又家为祭献,鼓声爆响,街巷相闻。可知江南关帝庙会盛况不亚于江北。

河南周口地处“燕赵江楚之冲,秦晋淮泗之道”,为“水陆交会之乡,财货堆积之薮”,古为漕运重地,舟车辐辏,商贾云集。雄伟富丽的周口关帝庙(山陕会馆)为山西、陕西商人合力兴建,“关圣帝装塑威严,双石坊镂刻精妙,春秋阁飞檐建瓴,铁旗杆直插云霄,集公输之巧,荟冶炼之精……”,碑文也记载了周口320余家商行店铺捐资求财祈福的情形。

遍布全国各地的商业会馆,大多供奉关帝,以关帝为主神,同时也视关帝为招财进宝、庇佑平安的商神、财神和保护神。关帝的人格魅力、道德榜样、威严气质,深深感染和影响着商人的从商理念。商人们把关帝身上所蕴含的“忠义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到商业经营发展之中,形成了“以义取利”、“以义制利”、“诚信为本”、“义利相济”等商业道德伦理规范,成为传统商业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使关帝的财神崇拜更具有劝善导正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香火鼎盛的关帝庙周边往往商铺林立,茶肆、酒楼、饭店鳞次栉比,南北货品荟萃于此,交易活跃,客似云来。关帝庙集祭祀、祈福、求财,联络乡谊,洽商合作,秉公决断,商德教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对新兴商贸中心、商业城镇的形成,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关帝财神崇拜在中华民间社会的普及,为中华商业文明的形成、发展、成熟及定型,奠定了厚实的商业道德文化基础,也让关帝作为财神的神职地位更加深入人心,地久天长。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