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凭借对人力的卓越管理,刘备在重压之下强势崛起!

 眼泪的慈悲 2021-05-18

东汉末年,先有黄巾起义,后有军阀割据,整个东汉王朝已是大厦将倾,局势无可挽回。犹如一个混乱的市场,董卓、袁绍、曹操等几家大企业,以及一众中小型公司,为了市场份额以及利益,展开惨烈的厮杀、吞并。此时的刘备,才刚刚注册了一个犹如空壳的皮包公司,悄悄躲在暗处,誓要在尚未尘埃落定之时,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近乎于白手起家

刘备无论个人的文化程度、专业技能还是家庭背景、社会关系,都无法与曹操、孙权相比;就连袁绍、刘表、马腾、韩遂、公孙瓒等地方军阀,都能随意吊打刘备。

但与只有一只碗开局的朱元璋相比,刘备还是有点优势的。刘备极力地标榜自己: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是血统尊贵无比的汉室后裔,最后更编排出还是汉献帝的“刘皇叔”。这一个优势在于起义出兵之时,打出“清君侧”的旗号,不但名正言顺,还容易收归民心。

刘备的第二个优势是,本人有当官的经历,其治军为政的能力被孔融、徐州牧陶谦等社会名人的认可,在当地也算是有了一点名望。不过除了这么点名声和“血统”,没有资方的投钱输血,也没有自己的据点造血,说是一穷二白也不为过。



慧眼识人,具备HR属性的创业家

刘备既没有过人的文采,也没有过人的武力,说白了就是忽悠不到资金去招兵买马,也没法凭借个人的勇武去冲锋陷阵,创业之际举步维艰,兜里的那点资金很快就会烧光,这大概也是很多小白创业者的通病。

但刘备终究是个有梦想的人,年少就游历四方,喜好结交豪杰,其信息渠道、社交阅历非常人可比。因此刘备为自己定下的目标与其他人有点不同:不是先赚下第一桶金,而是先挖掘出属于自己的第一批人才,比自己强得多的人才!

就在那一年,刘备与关羽、张飞的相遇,两个默默无闻的可造之材,就被刘备淘宝一样的捡了出来。这一刻的刘备把自己的潜力尽情释放,他不断诉说着自己的雄心壮志以及公司的宏大愿景,甚至与关张二人结拜为兄弟,最终把二人拉进了自己的公司成为股东。正是因为有了关张二人的浴血奋战,才让刘备的小公司,不至于在创业初期,就被战火淹没。

但在一个组织里面,仅有善于冲锋的将才是不足够的;刘备纵有远大的理想,还得有人帮他出谋划策、打理后方,经过多方打探,最终将目光定格在诸葛亮身上。对于这位心目中的首席文官,刘备给足了耐心,以诚恳的姿态亲自上门了3次,才终于把这位还不到30岁的谋士邀请到自己的阵型。

正是因为刘备始终把人才战略落实到位,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不但有了关张二人和诸葛亮的入伙,后期众多的人才也相继来投,刘备集团这家公司终于流畅的自动运转起来。

团队管理的艺术


如果将公司分为三个阶段:创业型、成长型和成熟型。刘备这个老板,在经历了公司创业初期的阶段,面临着突破转型到成长型的阶段,而其中的关键就是现有团队的打造、管理是否合理。

作为创业的带头人,刘备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他所寻找的几个合作伙伴的目标基本是一致的: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光复汉室。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激励和保护合作伙伴的积极性、创造性,并使他们的发展方向与公司的发展方向、步伐保持同步。价值观高度的统一,刘备集团内部的凝聚力便变得极其强大。

例如早期跟随刘备起家的关羽和张飞,在当时只是无名之辈,在刘备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激励下;尽管日后刘备屡败屡战、颠沛流离,无奈之下先后依附和投奔过公孙瓒、吕 布、曹 操、袁绍 、刘表等势力,但关张二人依然愿意同甘共苦,让这个核心团队一直非常稳固。



对于诸葛亮这位日后的军政核心重臣,才刚加入己方阵型,立刻将军中大事一概授权让其管理,尽情发挥他的才干,从而让资源整合和执行力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从博望波之战到临终前的托孤,无不透露出对诸葛亮在管理、谋划能力上的信任。面对过分得惊人的信任,让诸葛亮动容不已,最终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对刘备赏识之情的报答

小公司终成头部大佬

刘备自知没有特别的技术专长,所以待人处事一向低调、谦虚谨慎,不断钻研自己的团队建设能力,让合作伙伴及下属让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终于在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完成了建国大业、割据一方的梦想。而早期他只能仰望的各方军阀势力,早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

结语

时光流逝,现代企业或国家之间的竞争,与三国时期相比,更呈激烈和多样化,但比拼的课题从来没有改变:聚集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管理人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