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可阅读 | 大味若淡,演绎三尺灶台上的味觉传奇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1-05-18

上海梅龙镇酒家,是沪上海派川菜的代名词,店名取自古典京剧《游龙戏凤》,于1938年开张迎客。

图片

最初的梅龙镇酒家是一家卖淮扬点心的小店,原址在威海卫路上,只有一开间门面,约60平米的一只堂口。1942年,梅龙镇酒家迁址至南京西路重华新村内的虞洽卿公馆底层(南京西路1081弄22号)。

花园住宅变身国家特级酒家

南京西路1081弄原是一栋独立式花园住宅,初建于1910 年代,整体为砖木结构,以砖雕花式、连拱及壁柱装饰为主要特色,带有英国维多利亚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特征。

建筑主要墙体使用清水红砖,砖砌纹样丰富,工艺精美。红色的砖墙,宽阔的半圆形台阶通向正门,六扇高大的落地窗一字排开,红色的六角形柱子与白色外凸的阳台,前后两坡屋面,造型优美秀丽,建筑南面还有宽敞的露台和敞廊,很是别致,整个建筑面积达3951平方米。

图片

20世纪30年代,商人虞洽卿买下此处并作为自己名下的公馆。1937 年,他在花园南面建造了数十幢3层新式里弄住宅,定名为重华新邨;1939 年,他又在北侧临街建造了10余幢底层为店面、楼上住家的小型公寓房,命名为崇华公寓。

1942年,梅龙镇酒家迁址至虞洽卿公馆底层。扩建之际,酒家动员了400多个文艺界人士投资入股,其中包括柳中亮、陈西禾、龚秋霞、乔奇等。当时,频繁到店用餐的有周扬、夏衍、沙千里、田汉、于伶、白杨等。

图片

1978年,梅龙镇酒家再次装修,将堂口面积扩大到430平米,店门两侧设翠柏灌木,假山怪石,花石相映。店铺分上下两层,铺面有龙凤、梅妍、百花、迎春、幽兰五个餐厅。

图片

厅内彩屏高挂,宫灯垂悬,四壁壁画浮雕,古色古香,富有民族风格。还布置有精巧的地下餐厅,牡丹、杜鹃、仙鹤、翠竹、绣球五个单厅,各具风格,别有洞天。

图片

时任店经理虞达谦请刘海粟提笔,写下“梅龙镇酒家”5个大字。又谦请朱屺瞻、王个簃、颜梅华、曹简楼4位大师一一补壁。

图片

 三尺灶台上的味觉传奇

梅龙镇的川菜被称为“海派川菜”,传统菜有200多种。解放后,它在经营上保持发扬原川扬菜肴特色,深受消费者欢迎。麻辣鲜香的川菜与精工细作的淮扬菜碰撞在一起,就形成了“梅龙镇川扬菜”,主打“香、嫩、滑、爽、清、鲜、醇、浓”,拥有多达230多款菜肴,选料精细,刀工讲究,口味清淡,使川菜更符合上海人的喜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梅龙镇酒家历史上名厨云集,技艺代代相传。从川菜泰斗沈子芳大师主勺开始,历经国家高级烹饪技师徐正才、中国烹饪大师包国京,再到现在的第四代传人、中国烹饪大师周晓敏,正是这样清晰的脉络造就了“梅龙镇川扬菜”独一无二的口味,梅龙镇酒家也因此而“圈粉无数”。

开放时间、联系方式

时间:周一至周日 11:00-13:30   17:00-21:00

地点:上海静安区南京西路1081弄22号

电话:021-62535353

周边推荐

01

王家沙

图片

推荐理由:点心大王

地点:静安区南京西路805号

王家沙点心店初创于1945年,迄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王家沙”原为王家厍(念she),乃地名。因沪语中“沙”与“厍”同音,同音假借而成王家沙。虾肉馄饨、蟹粉生煎、豆沙酥饼、两面黄,被戏称作是王家沙“四大名旦”,而且王家沙一直坚持手工制作、现做现卖,更博得许多食客的好感。

02

绿杨村

图片

推荐理由:天厨妙味

地点:静安区奉贤路282号

绿杨村酒家创建于1936年,店名取自清代文学家王士祯的词《浣溪沙》中“绿杨城郭是扬州”佳句。绿杨村点心是金字招牌,金牌香菇素菜包、火腿萝卜丝酥饼、枣泥豆沙锅饼、鲜肉月饼等点心大名鼎鼎。

03

美新点心店

图片

推荐理由:“小辰光米道”

地点:静安区陕西北路105号

美新点心店前身是“美新汤圆店”,在上世纪50—70年代,美新汤圆店汤圆大受青睐,知名人士如梅兰芳、范瑞娟等都是“美新”的座上宾。2018年,携程美食林授予美新点心店“美食林风味”称号。

旅游线路

中华老字号美食线路:梅陇镇酒家-王家沙-绿杨邨-美新点心店 

来源:乐游上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