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清朝龙兴之地,那里的女真人、满族人尊尚地上的苍狼,天上的神鹰。巜史记》中,匈奴攻杀昆莫王之父,这时昆莫王,弃于野。先是有"鸟兼肉蜚其上",然后才是"狼往乳之",得之人是由狼和鹰抚养大的,故而东辽人对鹰特别崇拜,以致于以后辽营中高官都以得到神鹰而显示其地位的尊贵,权贵们为得到神鹰,专门派官吏在鹰屯驻守,并将捕鹰人家儿子当人质以贡鹰,后来,清朝建立,这一方式延续到北京城,朝廷让鹰把式捕捉神鹰当作贡品向朝庭进献,这里人把鹰称作海东青。 吉林有一个叫鹰屯的村庄,由于此地水草肥美,每年二八月间于大北方飞来大量的各种鹰雕在此扑食,因而引起当地人对鹰的神往和捕捉,久而久之,鹰屯人产生出许多鹰把式,他们先是寻找鹰窝捕捉鹰雏,继而用网和诱饵(扑鸽、野鸡等)捕捉成鹰, 一,掏鹰窝早期的鹰把式都是以掏鹰窝中鹰雏为主。每年秋前,万类霜天,大东北早已苍凉苦寒,大鹰也往北迁徒,回到老窝准备生蛋产子,这时鹰屯人开始选择踩道人(鹰师付)和年轻力壮者组成捕鹰队,因为此去途中艰难万险,稍有不慎就会命丧黄泉,故而要求年轻人以成婚者佳,万一有不测可留有后人,所以捕鹰队伍出发前,鹰屯热闹非凡,迎亲娶嫁忙的不亦乐乎! 他们此去要到黑龙江以北的北海边库叶岛一带(现为俄罗斯的萨哈林岛),路途遥远,行程数千里,要走数月方能到达。一路上可能遇到火山、地震、山火、海潮、风暴、冰雪等自然灾害及蛇蚊虰咬,猛兽袭击。他们用黄狗、牛、马动物拉着笨重的木制货车,车内装载了生活食物,捕鹰工具,一路向北进发。 到达目的地,先建宿营地,(为迷惑鹰袭击可造几个营地),然后用石头搭建鹰庙拜鹰神,建鹰庙就是立起两块石头,再用一块石头盖在上面,然后将老死的鹰切下爪子,放于鹰庙中,烧香祭拜。在深山老林和捕鹰道旁常见这样的鹰庙。这一仪式做完后,就可由踩道人领路去悬崖峭壁或苍古高大的树上探鹰窝取鹰雏了。 探鹰窝取鹰雏是个技术活,又是非常危险的活。鹰窝都筑在人迹罕至的海边悬崖顶端,捕鹰者要徒手爬上悬崖。这时已是严冬,寒风刺骨,崖壁陡峭,光滑,时不时有毒蛇,毒蚊虰咬,飞鹰雕啄,故而捕鹰人的穿戴是从头至脚裹紧,不露一点皮肉在外,胸前垫一块厚木板,以防鹰啄,裤脚紧扎,以防蛇入,脚踏用尖石嵌入的木鞋防滑,即算这样,稍有不慎,即掉入万丈深渊,尸骨无存,或被毒蛇缠咬,吃干鲜血,风干挂在悬崖上, 有幸爬上崖顶鹰窝边者,这时还不能急于取鹰雏,须躲在崖洞边守候,摸清大鹰活动规律,有时一守几昼夜。大鹰出窝回窝都有活动规律,等大鹰出窝觅食时,再至窝边,鹰雏张大双眼一动不动地叮着你,当你伸手去捉时,它即刻发出尖叫声,大鹰听了,知鹰雏遇险,即刻飞扑于窝,立马对人进行攻击,稍后,可能会把鹰雏啄死,然后一飞冲天,再一头撞向悬崖而死,其烈如此,让你劳无所获。 故而捕鹰人,头上带的鹰帽顶上插有许多羽毛,两边各有一装小鹰的小兜,帽前装有鹰帘和鹰铃,当靠近鹰窝时,铃声丁零丁零地响起,这声音使小鹰不致惊慌,也不能发觉是人在靠近它们,而鹰帘遮住了人的双眼,人能见到小鹰,而小鹰见人时,更象一只老鹰,便觉安全, 捕鹰人双手带了鹰手套,由于人全身紧裹,体温无法散出,这时去取鹰,小鹰怕热,手温传到小鹰体内,会致病而死,更会引起小鹰恐惧而惊叫,从而引来老鹰回护。所以在鹰手套的手心开了个洞,便于散热,也便于手指从洞中伸出,方便取小鹰。 当捕鹰人从鹰窝取回小鹰,放入鹰帽小兜,就可下崖回营地了。但这时要千万小心。万一老鹰回窝,未见小鹰,会拼命攻击捕鹰人,这时捕鹰人要架上三等子(一张罩在头上的用树皮织成的轻巧的网)老鹰在头上拼命啄网,啄人前胸,鹰嘴利害无比,它可啄开人的胸肉,啄吃人心,使人失血而亡,也可啄瞎人的双眼并呑食,而捕鹰人在悬崖上,手脚不能松开,只能靠护身衣服保命,鹰帽上的羽毛不停的晃动,让老鹰对捕鹰人的头无从下手,而帽帘遮住了双眼,使人能见鹰,鹰无法看见人眼,胸前厚木板,使鹰无法啄穿。只有这样经过千辛万苦,才能提捉鹰雏进宿营地。下崖进营地之前还有一段路要走,而老鹰会不停地攻击人,那个三等子在老鹰不停地啄啃下,己千疮百孔了,因为捕鹰人爬崖壁,负重有限,只能隽带轻巧的工具,在大路上,有同伴带来二等子护头,直至营地。 进了营地,也不是万事大吉,老鹰有招呼同类的能力,一声长叫,可引来无数老鹰在宿营地不停地攻击营房、牛、马、狗等,一不小心,牛、马就会被老鹰啄得鲜血淋漓,它还会集中于营地啄房顶,这时,捕鹰人在营地上方要架起大等子(一种由树皮制成粗网盖在上方,尽管让鹰啄也啄不穿。甚至建几个营地,让老鹰不知道小鹰关在哪个营地。白天老鹰见捕鹰人将小鹰关在甲营,而晚上偷偷运至乙营安放,老鹰不知,只在甲营拼命地啄,当啄破甲营,却不见小鹰,万般无奈之下绝望地飞走了,一场人与鹰战斗至此结束,最后胜利者当然是人了。 捕鹰人捕捉鹰雏并喂养训练成鹰后,就要贡献给朝廷,以满足达官贵人和皇族们狩猎之用。直至清朝皇帝北巡视察,念其捕鹰人捕捉鹰雏如此辛苦艰险,遂废除此项贡献,改用成鹰贡献,于是有了下面的网捕成鹰及其训练方式。 二,捕成鹰鹰屯捕鹰的最好时一节为二八月过黄鹰,即是这里每年阴历二月和八月,是鹰飞来飞去的时候。北方大量老鹰飞往鹰屯山岗捕食,什么八角鹰、蜜鹰、雕头鹰、老鹰、鹞鹰、黄鹰、雀鹰、松儿、松子、豪豹、花豹、白鹭豹等等,还有毛脚、灰脸。雕类也很多,什么鹭雕、浩白雕、红头雕、狗头雕、金雕、坐山雕等,都是很凶猛的家伙。北方民族称鹰为海东青,为天空中的猛禽,它以捕捉活的小动物食血食肉而生,有种白鹰叫"白玉爪",是海东青中的极品,万人都难得其一。 每至捕鹰时月,捕鹰人携带捕鹰工具,在山岗上搭窝掤,放扑鸽,安网罩。窝栅由树枝花草搭一个棚作的伪装,捕鹰人蹲在窝掤里,专等鹰的到来,有时一蹲几小时或几天,手中一手牵着一根挷着诱饵扑鸽的绳线,一手拿着一根牵着网罩的绳索。当天空中老鹰瞄住扑鸽时,便一阵风似的俯冲而下扑向扑鸽,扑鸽看见天上的老鹰会恐惧的颤抖,缩成一线,嘴里咕嘀咕嘀的叫着,这时有经验捕鹰人会恰到好处地适时拉翻网罩,既将老鹰扑在网中,又不让其吃掉扑鸽,早了,鹰没到网下,迟了鹰会将猎物扑鸽啄死后冲天而飞。 将鹰网住时,捕鹰人即刻从窝掤冲出,拿住鹰爪,用鹰绊挷鹰爪,将其装入紧子内(两头有绳的布帒)将头套入鹰嘴子,带回家即刻上鹰秤(木棒两头系绳)称重,为的是训鹰时参考,然后将鹰站立在鹰架(立两木桩,再挷一横梁木)上,饿它4天以上。 被捕的鹰很生气,三四天不吃不喝,直至它饿极了再喂鹰食,这种食外面是鲜生活肉,内里是由树皮蒸煮后结成的一团麻。鹰吃食后,麻团无法消化,而反吐出来,如此多次,为的是将鹰胃中油腻抽出,次后喂鹰不能让其增加体重,过重则鹰发懒不愿捕食,也不能过轻,过轻会使鹰无力捕食。要一直保持刚捕时重量。 鹰喜生鲜活血之肉,训鹰时将牛肉,猪肉等切成小块,经验丰富的训鹰人会在鹰前不断抛食接食引诱鹰来啄食,当鹰消除对人的戒备后,会接食啄食,并飞到训鹰人鹰袖(一种由羊皮等做的袖套)上。 将鹰训练到这个程度需两月之功,这时训鹰人可随时叫鹰下鹰架,飞到鹰袖上,晚上也可将鹰下鹰架进入房间,站立于室内鹰杵子(丁字型木架)上。鹰训练到此时,即可放鹰捕食了。 由数人携带鹰去山岗林中寻找猎物,猎人先将林子搅动,惊扰猎物,当林中山鸡野兔等受惊乱窜时,猎人将立于鹰袖上的鹰及时放出,而鹰见到猎物也是激动不已,按奈不住,当主人放飞它时,便展翅飞腾,箭一般扑向猎物,这时猎人要紧跟其后,在鹰嘴中及时抢出猎物,迟了会被其啄干净,吃饱了的鹰再也不愿去猎食了。 自然界真奇妙,有那狡猾的小白兔,冬天见到老鹰来啄,会躲入稻田冻硬的禾兜底下,老鹰见了猎物,便疯狂地扑上去,力大收不住,前胸被冻硬的尖刺般禾兜刺穿而死,春天那狡兔见老鹰来啄,立马躲入柳条丛中,并全身压住一根柳条,当鹰扑向小兔瞬间,小兔猛地一松柳条,柳条反弹力将凶猛快速进攻的鹰立马弹翻,甚至弹死。也有山鸡在见到老鹰来啄时,卧入冻硬的道路车辙之间一动不动,当老鹰极速扑向山鸡时,撞向两边坚硬的冻土而亡。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其实是动物们的天性,也是进化之结果。于是乎,有经验的猎手在放鹰捕食时尽量避开这类地形。 优秀的猎手也可以一人加一条黄狗进行捕猎,狗和鹰其实是互怼的,如是训鹰人在训鹰时,将狗也唤到身边,狗见主人亲切地喂鹰,在鹰袖上疏理鹰的羽毛,狗见了妒忌之余,会对鹰产生好感,久之狗与鹰之间由于主人的情感产生好感。故而独自一人捕猎带上鹰与狗相互配合,进入林间,猎人将狗放入林中惊忧猎物,当猎物乱窜被鹰瞄住,猎人放鹰扑向猎物,这时却没狗什么事了,只须猎人快速跟进在鹰嘴口中抢回猎物即可。 捕鹰人每至二八月捕鹰,到冬天时必须放飞,这是鹰屯人及其他地方训鹰人行规。以便让老鹰飞向北方,生蛋产子。其实鹰与人几个月的亲密无间的接触,人与鹰间已生情感,有些老鹰放飞后不肯离去,或几天后又飞到主人房屋顶上或附近树上,训鹰人对鹰也产生情感,会带上食物爬上树或屋顶连续几天的喂鹰,直至鹰恋恋不舍地离去。因此,每到冬天,鹰屯无一只训鹰,年后才又重新捕鹰训鹰往复循环。 如今,鹰作为二级保护动物受到国家保护,捕鹰训鹰作为一个古老行业,成为鹰文化的一种文化传承而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