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洪武太子朱标旧藏——宋版《春秋意林》——辽宁省图书馆

 涛儿—taoer 2021-05-19
2011-09-03 00:00:00最后更新

  洪武太子朱标旧藏——宋版《春秋意林》二卷,是我国北宋时期刘敞撰的一部经学著作。刘敞(1019—1068)字原父,号公是,世称“公是先生”,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庆历六年(1046)进士,官至集贤院学士、判御史台。敞为北宋著名经学家,一生长于治《春秋》之学,著有《春秋权衡》、《春秋传》、《春秋意林》等,另有《公是集》传世。《宋史》有传。
刘敞是北宋时期学术上的一代大师,学识渊博,在儒家、释家、道家、天文、地理、医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最主要表现在对儒家经典《春秋》的研究上。尤其在《春秋三传》的研究方面,刘敞不拘泥于传注,开创宋人批评汉儒之先河,是当时中国研究《春秋》的最权威学者。《春秋权衡》、《春秋意林》、《春秋传》是刘敞研治《春秋》的“三部曲”,三部书在内容上可相互衔接补充。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权衡》论《三传》之失,《意林》序其解经之旨,《刘氏传》其所解经也。”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言: “原父始为《权衡》,以平三家之得失,然后集众说,断以己意而为之《传》,《传》所不尽者,见之《意林》。”从晁、陈二人的评述中,可知《意林》、《权衡》、《传》三部书之间的互补关系。
此书体裁上似随笔札记,学者皆推断此书为刘敞未竟之稿本。元代吴莱《春秋权衡、意林后题》云:“刘子作《春秋权衡》,自言书成,世无有能读者,至《意林》犹未脱稿,多遗阙”。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考评此书:“今观其书,或仅标经文数字,不置一辞;或草草数言,文不相属,而下注'云云’二字;或一条之下,别标他目一两字,与本文迥不相关;或诘屈聱牙,猝难句读;或仅引其端,而词如未毕。其为随笔札记,属稿未竟之书,显然可证。” 由于此书文字艰涩难读,因此影响了后人的使用。但此书保存了许多作者在《春秋权衡》一书中未及详细讨论的问题,只是没能作进一步的整理。
《四库全书》所收内府藏本《春秋传》中有一篇明代佚名者序,云“宋四明史有之刊《权衡》、《意林》于清江,其本犹有传者。” 宋淳化三年(992)于筠州清江县置临江军(今江西清江)。《宋史》有之刊《意林》之清江,当为置临江军之清江县。馆藏宋本卷末镌“军学学录王与能校正”校勘人衔名,所称之“军学”,是否为清江所属之临江军,无从考证。但此书一九八八年傅熹年先生曾经眼,认为是江西刻本。
此本版框高19.8厘米,宽14.6厘米。每半叶12行,行20字,白口,左右双边。刻工、刷印、用纸均属上乘。版心下镌有“周南”、“刘”、“彭”等刻工姓名。避宋讳仅“敬”、“殷”、“桓”、“构”字缺笔。“构”字为南宋高宗赵构之御名,显然是避高宗名讳,因此是书刊刻时间当在南宋初年。
《春秋意林》一书明代未有刊刻,只有抄本行世,《天一阁书目》著:“《春秋意林》二卷,蓝丝栏抄本,宋刘敞撰,军学学录王与能校正。”清代纳兰性德与徐乾学编刊《通志堂经解》收此书,而徐乾学曾藏有此宋本。二书所据之底本当为此宋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此本为辽宁省图书馆独家收藏。此书收入到中国文化部中华古籍善本再造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宋元编》中。
  此书明代曾为洪武太子朱标旧藏,钤有“东宫书府”藏书印。朱标为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洪武初立为皇太子,二十五年病逝,谥“懿文”。清代为季振宜、徐乾学等藏书家递藏,钤有“季振宜印”、“沧苇”、“乾学”、“建庵”、“昆山”、“徐氏家藏”等藏书印。此书后为清宫收藏,钤有“天禄琳琅”、“天禄继鉴”、“嘉庆御览之宝”等清宫玺印。1920年代末从清宫散出,为长春伪皇宫收藏,一九五二年入藏东北图书馆(今辽宁省图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