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卡地 · 茶马古道上的边陲小镇

 正午文化 2021-05-19

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

或许不少人是因为《北京爱情故事》,才知道了和顺古镇。尽管在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的名气掩盖之下,低调的和顺古镇显得不太起眼,但其实它曾经被评选为“中国十大魅力古镇”之首。只不过,偏远的位置以及交通条件的限制,令和顺的旅游热度一直比不上其他很多古镇。但也正因为此,古镇在不经意间保留了难得的清净与古朴。

古镇的主入口处,有两座典型徽派风格的节孝坊,也不知是否因为当年屯垦戍边的明军中,有来自皖南的子弟。更令人叫绝的是,在和顺的古建筑中,除了可领略到徽派建筑的神韵,也可以欣赏到江南古镇的身影,还能寻觅到西方建筑的元素,简直称得上是中国古建筑的“活化石”。

和顺图书馆

如果单单只是站在大门外,或许这个图书馆并不能吸引到你,但是只要一走进图书馆的大门,相信这座古老却不失活力的和顺图书馆,必然会让你感到惊叹。和顺图书馆,建于1928年,至今已历经近百年的风风雨雨。用层层火山石堆砌的石阶、牌楼式的图书馆大门、石头墙、雕花屋檐,勾勒出传统建筑的原汁原味。门楼上蓝底金字的匾额是“和顺图书馆”五字,为本乡举人张励所书。

弯楼子

和顺古镇的每一幢古建筑,都有着独特的韵致,位于大石巷的“弯楼子”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弯楼子是清末民初和顺旅缅侨商“永茂和”的主人私宅,因沿着村内弯曲的巷道修建而得名。

精巧的两进大门并不张扬,颇有点不显山不露水的意思。弯楼子是一个三进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群,彼此相通、布局巧妙、结构精湛,现在辟为民居博物馆。宅院里清水石脚细腻古朴,飞檐翘角的中式照壁和西式阳台相得益彰。老宅里的陈设亦不同凡响,既有明清时期的旧家具,也有产自西洋的老电器,无不彰显着主人昔日的荣耀。

中天寺

中天寺位于和顺古镇西南侧的半山之上,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53),但上世纪中叶遭到了很严重的破坏,后来又重新修缮,悬挂于山门的“中天寺”匾额是由赵朴初所书。中天寺是一座三教合流的寺庙,寺里除了供奉佛祖释迦摩尼、观音菩萨,也供奉关公和玉皇大帝。

和顺的美食,可以说在云南独树一帜。或许是因为这里的居民,多是当年从中原到此屯垦戍边的明军后裔,所以饮食风格糅合了当地特色和中原味道,与传统意义上的滇味有很大的区别。

寸大妈豆粉

在云南其他地方,每天早起都是一碗米线或者饵丝,在和顺却必须是一碗稀豆粉。在古镇里,寸大妈豆粉是无人不知,店子开在李家巷,几张老旧而简陋的矮脚凳就是门面,然而食客却络绎不绝。这种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食物,看上去有点像北方的面茶,它是把豌豆晾干磨成粉,经过慢煮不停地搅拌,制成不稠不稀的糊状。一般来说,稀豆粉总是搭配着油条、粑粑或者饵丝一起吃。稀豆粉本身没什么味道,所以蘸水才是点睛之笔,能吃辣的话可以加上油辣子,味道更好。

云里咖·雾里菜

云里咖·雾里菜里面的菜式主打四川口味菜,但也有腾冲特色菜。大救驾,腾冲最出名的传统小吃之一,其实就是腾冲炒饵块。据说明末吴三桂降清后攻打昆明,南明永历帝朱由榔逃亡滇西,途径腾冲。当时天色已晚,一行人疲惫不堪,饥饿难忍,终于找到一户农家,主人把家里最好的食物——饵块、火腿、鸡蛋,青菜,炒在一起。永历帝吃后赞不绝口地说:“炒饵块救了朕的大驾。”于是,腾冲炒饵块便有了一个别名“大救驾”。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慕道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方化  曹欣宇  扬木子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