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棺材在下葬途中为什么不落地?并不是迷信,其中有科学依据

 yzhkl 2021-05-19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推崇孝道的国家,古代许多朝代更有举孝廉的传统。因此丧葬礼仪对国人来说极为重要,这一传统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唐宋时期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葬礼上的很多制度都由那个时期传承下来。文人之间更能感受到葬礼的悲凉,著名诗人苏轼就在诗中写道“千里孤坟无处化凄凉”,将内心的悲怆展露无遗。”

棺材在下葬途中为什么不落地?并不是迷信,其中有科学依据

我国古代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主义制度,限于科技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不足,封建社会下人们的思想大多被禁锢,很多人都将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归结于鬼神,灵魂之说也在古代颇为流行。古人认为每个人都是有灵魂的,死后依然会以鬼魂的形式存在,因此需要尊重每一位死者,并且以极为严肃的葬礼将其安葬,这也是我国丧葬礼仪的起源。

葬礼中有不少规矩,其中一条就是下葬途中棺材不能落地,这一规矩很多人都认为只是封建迷信,然而科学家却给出了专业的解释,原来这样做是有科学依据的。葬礼的历史十分漫长,商周时期便有相关记载,葬礼一方面能体现出中国人的孝道,另一方面也能展现出对于死者的尊重。

棺材在下葬途中为什么不落地?并不是迷信,其中有科学依据

虽然已经经过漫长岁月,不过很多规矩一直沿用至今,例如安葬的地方需要提前请人计算,务必选一个风水宝地,这样才能保佑子孙后代。还有一点则是前往埋葬地点时需要由人们全程抬着棺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这个棺材都不能落地。这个规矩也有很长的历史,古人信奉着“落地为坟”的说法,只要棺材在路上着地,那么必须就此安葬,不得继续移动。

这样的说法在许多人看来都有些荒诞,因为棺材的材质决定了其重量往往很重,一旦路途遥远,抬棺人很容易体力不支需要休息,那么必须就地进行安葬,这样的决定未免过于草率。不过古人们之所以这样做也有自己的考虑,首先死者虽然生命消逝,但是灵魂依然存在于肉体中,出殡的整个过程他都看在眼里,棺材落地在古人认为就是死者自己选择了安葬的地点,无论是哪里都需要立马下葬。

棺材在下葬途中为什么不落地?并不是迷信,其中有科学依据

如果继续朝着选定的风水宝地前进,那么这样的行为就是与死者作对,甚至引起对方的不满,造成可怕的后果。民间甚至因此衍生了许多鬼怪传说,死者因此会产生怨气,随后尸变复活,给当地人带来难以抵挡的灾难。这样的说法在现代看来十分荒诞,不过这个行为却并非毫无道理,甚至有一定的科学支持。

首先需要从死者的身体状态分析,人死之后四肢在很短时间内便会变得十分僵硬,整个人的体重也会急剧增加,极大程度增加抬棺人的负担。同时古代棺材为了保证质量大多采取实木制作,成品更是极为厚实,即便是专业的抬棺人也无法长时间抬着。多个原因造成了下葬过程中抬棺人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人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憋着一口气,一旦泄气便再难支撑。

棺材在下葬途中为什么不落地?并不是迷信,其中有科学依据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抬棺过程中不能放下,一旦进入休息状态想要再次行动往往更加费力,给人们造成许多麻烦。同时从尊重死者的角度来讲这样的行为也不合适,人们平日里坐车也追求安稳,如果走走停停自然会引起内心的烦躁,虽然科学证明死者不会有其他的感受,不过传统就是死者为大,自然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丧葬文化在我国依然十分盛行,各地农村更是如此,后人往往需要请来当地的乐队进行丧乐的演奏,同时邀请亲朋好友奔丧,表示对于死者的尊敬。按照传统,后辈还需要连续七天进行守灵,每逢清明春节都需要进行扫墓及上香。即便礼仪都已经简化,但是这些制度依然存在。

棺材在下葬途中为什么不落地?并不是迷信,其中有科学依据

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更是十分迫切,一直在提倡人们以火葬代替土葬。其实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人都发现火葬无论对于死者还是家属来说都更为方便,土葬不仅给生者带来许多麻烦,而且埋葬之后尸体也会逐渐腐蚀,并没有真正入土为安。而生老病死乃是万事万物的常情,对于生命逝去后应做何处理,人们应该往更长远的发展考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