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铭记西迁历史,传承求是精神 ——外语学院2020年第一次“先锋学子”全员培训

 孙行悟空 2021-05-20

时值校庆123周年之际,外语学院全体学生党员和春夏学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陈天来老师“我的湄潭情”主题党课,陈老师为同学们生动地讲述了西迁历史和求是精神。

陈天来老师是原浙江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从事旅游企业管理的教学与研究,他是1945年生于贵州湄潭,是西迁二代,对于浙江大学文军西迁历史和求是精神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与感悟。

 

(正中为陈天来教授)

知晓家父生平功绩,唤起寻根湄潭情愫

陈天来教授的父亲陈锡臣在浙大学习和生活了82年,参与了浙大的历史。在浙大第四次西迁时,宜山已经种下500多个小麦品种,陈锡臣教授毅然留下,为保护农业种子和研究资料奉献。待小麦成熟,他花了一个月时间把麦子晒干、分类、装好贴上标签,并及时报告学校,以供后续的研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陈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求是精神,专心一致,实事求是。1939年他留校任教,后来成为原浙江农业大学副校长,培育了一批优秀小麦品种,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农业人才。

在了解父亲的生平以后,陈天来教授重返湄潭,致力于浙江大学西迁办学的寻根访问工作以及促进湄潭发展的服务工作。

回忆荆棘文军长征,坚定不屈求是雄心

八十年前的中国,外侮严重、国步艰危。为保存文脉,竺可桢校长带领浙大师生踏上了史无前例的西迁之路。在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从19379月至19405月,浙大师生初迁浙西(建德),继迁赣中(吉安和泰和),三迁桂北(广西宜山),四迁黔北(遵义),历时两年半,最终定校遵义、湄潭,穿越南方浙、赣、湘、桂、黔 6 省,行程 2600 余公里。每次迁移的图书、仪器和行李等都达200多吨,2000多箱。在山河易色的抗战烽火中,浙大人不屈地守护着追求真理和知识的文脉希望。

缅怀竺可桢老校长,传承求是创新精神

西迁过程中,竺校长亲赴湘、桂,考察迁校线路。虽承受丧妻失子的苦难,仍坚持指引浙大人完成西迁历程。他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凡的智慧,为动荡的浙大师生命运,发掘了鼓舞斗志,凝聚人心的精神武器——“求是精神。并且将“求是”定为校训,作为探求高深知识,培养健全人格的准绳。

陈天来教授总结的求是精神是一种严格的科学态度:

一是不盲从,不附和,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二是不武断,不蛮横;

三是专心一致,实事求是。

今年是竺可桢老校长诞130周年,求是精神影响着一个世纪的历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浙大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抗战西迁中,浙大师生在颠沛流离中践行和发展了求是精神;在新时代,浙大师生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中继续探索和丰富求是精神。

寻根西迁历史文化,服务地方现代发展

陈天来教授展示了重返湄潭的寻根足迹,从可桢路、浙大南路、浙大广场、浙大小学到竺可桢班、钱三强班,再到随处可见的竺可桢雕像、竺可桢语录……“湄潭无处不浙大”。陈教授深深为之动容,并且主动落实行动,秉持家国情怀,服务湄潭发展。

一方面,他提出创意以浙大西迁为主题,将湄潭大酒店改造为精品文化酒店,并且对设计和装修等改造都亲力亲为,打造出一个浙大西迁历史陈列室,铭刻着西迁的历史印记、承载着浙大的精神,也将成为湄潭的一张现代发展新名片。

另一方面,他积极联系、组织西迁二代重走西迁路,带领大家一起进行寻根访问活动。他邀请各领域专家、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这既是寻根,又是传承。寻根西迁历史,传承家国情怀,服务地方发展。

辗转西迁,薪火传燃。老浙大人用磨难抒写西迁历史,用坎坷塑造求是精神。今朝之于往昔,“虽逢世有盛衰之别,然求真无旦夕或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和学生党员,更应该以前人为榜样,做到有本领、有责任、有担当,努力践行属于我们的时代使命。

(文/陈聪聪)

外语学院学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

2020525

学生感悟:

本次的“先锋学子”党课学习,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竺可桢校长提出的求是校训。浙江大学校训——“求是创新的渊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书院。求是书院自创建之日起,就提倡务求实学,存是去非。并在师生中逐渐形成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以尽一已职责求是校风,这种校风一直延续到以后的浙江大学。不盲从,不附和。只问是非,不计利害。浙大人心里都有杆秤,在大事大非面前绝不退让,坚持心中真理,追求卓越,坦坦荡荡,无怨无悔。

——研究生第五党支部  杨依林

“不能只是感动、激动而没有行动”、“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是522日下午先锋学子讲座中,陈天来老师反复提到的两句话。从对父亲的过往光辉习以为常到对浙大西迁历史了如指掌,我认为正是这两句话一直推动陈老师重走文军长征路的步伐。这份执着追寻让我们看到一份少年心性:持久的好奇心和执行力。这体现了陈老师对历史的敬畏、对浙大的深情和对专业的热爱,帮助浙大和湄潭关系更加紧密的同时,促进当地西迁精神文化经济的繁荣。而历经百廿余年的浙大,走过战火和颠沛流年,依然秉持求是初心不变,在学术创新路上永不停歇,恰似当年在西迁路上坚守科研成果、持续招贤纳士的蓬勃少年。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俞昕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