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事何为?陌上挥锄耘日月【愚木】 赏心最是,灯前理杼织春秋【愚木】 古人曾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格言,以此来勉励世间人,只有靠劳动得来的成果,享用起来最是心安理得。这种理念甚至影响到了出家的僧人。唐朝高僧百丈大师提倡自给自足,提倡农耕,卓立"农禅生活"的风格,对后世影响颇深。从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到罗隐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其实都是在歌颂劳动者,在提醒世人,底层劳动者的艰辛。 劳动光荣!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最响亮的为劳动者树碑立传的宣传口号,正是这个口号成为许多人为之而奋斗终身的目标,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掏粪工时传祥,到工业学大庆时期的王进喜,他们都是那个历史时期劳动光荣的典范。他们不仅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也是劳动光荣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付出时代也给予了他们应有的荣誉,影响了身边千千万万个人,他们所代表的正是“老三篇”中《愚公移山》式的人物,他们的那种精神永不湮灭。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对男主人公孙少平有一段很精彩的描写:“有文化,但没有幸运地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因此似乎没有充分的条件直接参与到目前社会发展的主潮之中。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甘心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生活天地里。因此,他们往往带着一种悲壮的激情,在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的搏斗,他们顾不得高谈阔论或愤世嫉俗的忧患人类的命运,他们首先得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同时,也不放弃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们既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 这属于一段社会历史时期一个群体的命运。他们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但同时他们又是真正有理想有追求的一个群体,他们平凡但不平庸,他们对生活永远充满着热情,他们甚至为了一个未必能够实现的目标而卑微地活着,不怨天尤人。他们尊重知识,但也不鄙视劳动。甚至他们把劳动看作是改变命运的一种必修课。他们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埋头苦干”的那一部分人。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中的一员,科技无论多么发达,他们永远是值得世人尊敬的光荣的劳动者。 劳动光荣,我们的祖先所留下来的许多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他们几千年来劳动的结果。从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补天,从历史记载中的神农尝百草到大禹治水,他们都是以一个勤劳的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由此可知,劳动的回报永远都是慷慨的:它不仅创造了人类自己,使人类从荒蛮走向了文明,也让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得以万古长青。这份光荣千秋万代,都会被后人所敬仰。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 有一位网络写手说,当新来的钟点工阿姨在短短三个月中第二次要求涨薪时,她竟然果断说了一句:“那就结账吧!” 她算了一笔账:28元每小时,一天2个小时,一个月就是1680元。这笔开销看似不多,但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也非小数目。由于经济不景气,自己的公司好久都没有加过薪了,而她自己在公司加班都成了义务。所以才想,省到就是赚到。不用钟点工,每天自己多做两个小时的家务,就当是在公司加班了。在公司加班是免费的,而在家加班可以赚到1680元。想着做家务也能赚钱,就有了动力,也不嫌累了。 后来她还发现,以前的钟点工都是来自偏远的山村,而在当下,很多钟点工除了有本市的下岗工人外,竟然还有穿着体面,眉眼甚至有几分像范冰冰的。她们不但做家务有条不紊,也不接受东家的好处和施舍。一次男主人要送她回去,坚拒,下楼才发现阿姨竟是开着车来上工的。再一追问,才说自己的先生前两年调到杭州做高管,自己从外地来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在家带孩子,因为每周都要送孩子上少年宫学画画,中间要等上三四个小时,无聊得很,索性在附近找了家钟点工做做。做了一段时间感觉不错,在自己家旁边又找了两家,一个月可以有两三千块钱的收入,不仅有了零花钱,也比整天呆在家里开心多了。 她说完别人的事,自己也动了心。也开始学着去做钟点工,一是可以赚到一定数额的钱,二是自己是个写手,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写作素材的来源就会有局限。而做钟点工既可以对别人的家庭生活有所了解,也可以在喜欢八卦的女主人嘴里,获得自己想要的灵感。真是一举两得。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给世界创造价值,其实也是在给自己的生活创造价值,让灵与肉的完美结合在劳动中获益。当你对现实生活有新的发现时,毫不犹豫地积极地进入这个角色,不仅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更是一种睿智的表现。既可以让你受用无穷,也能让他人从你的表现中,看到一种有别于世俗的,与所谓的高雅不分伯仲的生活格调。 先前看到一位单亲家庭的女性朋友在搬家时,本来是有条件请搬家公司的,但她没有,而是一个人一件一件把家里的“小东碎西”,像蚂蚁搬家一样从一栋楼搬运到了另外一栋楼,她虽然说是为了磨练自己的性情,但在外人眼里,一个积极的、美好的、善于劳动的形象已经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被誉为“全人类的骄傲”的托尔斯泰,他的全集出版了90卷,是“每一个作家必读的百科全书”、“文学艺术中的世界性学校”,其精神之丰富、深邃和博大,为世人所叹服。但他同时也是个热衷于劳动的人。在一次小聚会的场合,有人调侃他道:你除了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 年近花甲的托翁并没有还嘴,而是不吭一声地回到家里,在他紧挨着书房的另一个房间里,一张大木台子上摆放着榔头、钳子、钢锯、锉刀等工具……他为了回应那位朋友的调侃,亲手做了一双漂亮而结实的牛皮靴,郑重地送给了大女婿苏霍京。 苏霍京哪舍得将老丈人送的这么珍贵的礼物穿在脚上,而是将皮靴摆在了书架上。当时《托尔斯泰文集》已经出版了12卷,他给这双皮靴贴上标签:“第13卷”。此举在文化圈立刻传为美谈。托翁知道后哈哈大笑,并说:那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卷。 还有一次托尔斯泰路过码头,被一位贵妇人当做搬运工,叫过去扛箱子。他为贵妇人搬运完箱子得到了5戈比的奖赏。没想到他的大胡子和那件自己设计的“托尔斯泰衫”被人认了出来,于是很多人围过去向他问好,那位贵妇人见状无地自容,想要回让她含羞的那5戈比,却被托翁拒绝了:“这是我的劳动所得,我很看重这个钱,不在乎多少。” 他82岁还离家出走,想去当个农民,过一种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到临死时都信奉:“劳动,只有在劳动中才包含着真正的幸福。” 财富之源,来自辛勤双手【健将】 快活之本,在于奋斗一生【健将】 是的,以前我们常把:劳动光荣!挂在嘴边。好像现在不大有人提起了,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劳动者的身影。而我们自己的生活圈子也是与劳动密不可分的。有些人鄙视劳动者,甚至自己也排斥劳动。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懒惰的肉体和灵魂不仅在人生的道路上缺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也会在思想上如行尸走肉般逐步走向萎缩,成为一个“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寄生虫的形象。 “伟大的精神导致伟大的劳动,强有力的劳动培养强有力的精神,正如钻石研磨钻石。本是伟大作家的托尔斯泰,却用自己一生证实:体力劳动是高贵而有益的。轻视体力劳动和手艺,只能说明精神贫弱,思想空虚。”(蒋子龙) 一生曾执导50余部影片和大量电视剧,1957年凭处女作长片《十二怒汉》一鸣惊人,摘得当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桂冠,并为他赢得了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但多次奥斯卡落空后迎来终身成就奖的美国电影导演西德尼•吕美特说: “没有微不足道的戏份,只有嫌微不足道的演员。所有伟大的工作都建立在做好准备迎接意外的基础上。” 劳动是快乐之源,幸福之本。劳动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分享,分享劳动,也就是分享快乐,分享幸福,分享累累果实。从一个人对劳动的看法中,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因为只有在艰苦卓绝的劳动中培养出来的灵魂才是最高贵的。 劬劳犹得趣,任汗渍衣衫,气张血脉【小铃铛】 幸福岂无由,信奋而进喜,勤以传祥【小铃铛】 诚哉斯言! 劳动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