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谈苦——读文化苦旅有感》
2021-05-21 | 阅:  转:  |  分享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谈苦

——读《文化苦旅》有感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

我所体味的“苦”,不在于物质与肉体,更多的应是在心灵。读《文化苦旅》让我感受到了:余秋雨老先生的长途跋涉如长城的蜿蜒;更感受到,面对我国文化的损伤时,余老先生的苍凉、叹惋、无奈——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苦!我仰天长啸,保护中华文明!保护与传承“华夏文明”。

余秋雨在类似《道士塔》《阳关雪》《上海人》《一个王朝的背影》等散文中,所表现的诚然是一种“感性体验”,同时又包容着他的理性思辨。他的“感性体验”发自对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典章经籍、山川风物、世俗人情的领略、体悟,他以双重文化人格对它们予以谛视与观照,既是深受中国文化传统影响、积淀文化传统基因的大学教授,又是受西方文化思潮碰撞、为当今改革大潮与商品大潮所拥抱的现代人。于是他以继承文化传统、又批判文化传统的悖论,导入他的审美观照,因而生成某一种文化的与哲学的焦虑,一种浸濡历史沧桑感的困扰,以及走出困扰的使命意识,即他自己所称谓的“文化苦旅”。其实这正是余秋雨既与历史“撞击”、又与现实“撞击”,既欲走出历史、又欲走出现实的思想的“苦旅”。

道士塔、莫高窟……面对我国文化的损伤……我仰天长啸,保护中华文明!保护与传承“华夏文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国力的快速增强,我国的诸多重点文物建筑得到了很好保护,这是华夏民族之大幸。但同时必须看到,还有大量的古村落、古街巷、古宅第,有的因多年风吹雨打或遭受地震水灾等失于维修而亟待抢救,有的遭到人为的使用性破坏而残损日趋加重,更令人痛心的是,有的甚至被强行拆除而不复存在。凡此种种,令全体国人尤其是众多古建保护专家忧心忡忡。充分认识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呼吁、发动全社会自觉履行保护职责,依靠严厉的相关法规来守望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家园,已刻不容缓。古建筑是人类文明遗产的实物表现,具有历史、文化、经济、艺术等无可复制和无可替代的重大价值,是每个国家、民族和世界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但时下我国不少古村落、古街巷、古宅第的生存状况堪忧,在一些地方甚至惨遭强行拆除。

上世纪中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以唐吉柯德般的勇气,单枪匹马、苦口婆心地在几乎所有场合劝说政府官员采纳他的城市规划蓝图,以保护北京的古迹。这两位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的著名专家堪称致力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他们提出的“梁陈方案”主张全面保护北京旧城,并为此终身奔走呼吁。但因各种原因,北京旧城最终没能摆脱被大肆拆除的厄运,而让他们的在天之灵颤栗的是,如今厄运也落到了他们身上。位于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的24号院,曾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上世纪30年代的居住地,这一时期是他们对中国建筑史及文物保护做出重要贡献的时期。梁家的客厅成为京城有名的文化沙龙“太太的客厅”。今年年初,有文保人士爆料称,梁、林的这一故居被拆掉了,剩下的仅是一片残砖烂瓦。北京的文物部门说,这个事情要问责,结果只罚款50万元。这对于能赚取巨额利润的开发商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如此处罚怎能斩断摧残文物的“黑手”?慑于公众愤怒,开发商承诺按梁、林故居原样重建,然而这正如当年林徽因严正指出的:拆掉的是真文物,复制的是假东西!

一种浸濡历史沧桑感的困扰,以及走出困扰的使命意识,即余秋雨老先生自己所称谓的“文化苦旅”。

我仰天长啸,保护中华文明!保护与传承“华夏文明”。













1







献花(0)
+1
(本文系绘诗意人生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