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50岁车祸遇难,3个子女现状如何?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1-05-22
“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50岁车祸遇难,3个子女现状如何?

孔繁森曾说过:“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作为一名国家干部的孔繁森,被人们誉为“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时代先锋”、“领导干部的楷模”。

他曾前后两次进藏工作,主动选择到艰苦地区,在那里默默奉献了十个春秋。

十多年来,他背井离乡,含泪告别自己的母亲和妻儿,独自奔赴自然条件恶劣的雪域高原,为了当地的老百姓殚精竭虑,奉献自己。

直至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刻,他都是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他将自己的生命无私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作为人民的好公仆,他数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坚守在祖国的偏远地区,用平凡的点滴、无数次默默奉献,谱写了自己高尚的一生。

在西藏人民的心中,西藏和平解放四十余年来,逝世以后最让人痛心的有两人,一个是班禅,一个是孔繁森……

“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50岁车祸遇难,3个子女现状如何?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

孔繁森是孔子第74代孙,生于1944年,山东聊城人。十七岁那一年,孔繁森选择入伍,成为一名军人。在部队中,年轻的孔繁森十分努力,两年获得“五号战士”的荣誉称号。

1966年,孔繁森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年以后其从部队复员,成为一名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

1979年,孔繁森出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的县委副书记,这是他第一次进藏工作。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孔繁森亲自跑遍了整个岗巴县的大小乡村、牧区,凡事亲力亲为,为基层民众服务。

孔繁森第二次进藏工作是在1988年,当时孔繁森的母亲已经是年过八旬的高龄。

“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50岁车祸遇难,3个子女现状如何?

临别前夕,孔繁森一边为年迈的母亲梳头,一边小心说到:“娘,儿又要出远门了,是开会,路会很远,要过许多河,翻许多山。”

母亲问道:“不去不行吗?”

孔繁森说:“娘,是公家事,不去不行!”

母亲回答说:“公家的事误不得,你去吧,多带些衣服和干粮,路上不要喝凉水。”

跪别母亲,挥别妻儿,孔繁森再次踏上前往西藏的路,这一次组织上将他派往拉萨担任副市长,主要负责当地的教育、卫生等工作。

初到拉萨,对当地实际情况了解有限,孔繁森便利用四个月的时间奔赴拉萨各地实地考察,期间他亲赴拉萨八个县区的所有学校及大部分村办小学,因地制宜且结合相关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改善当地教学条件。

“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50岁车祸遇难,3个子女现状如何?

不仅如此,为了解决当地群众饮水问题,他多次爬山海拔近五千米的高山山顶采集水源样本,兴修水利,为老百姓解决水源问题。

他还时常下乡走访,每一次下乡时他的身边总是会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小药箱,药箱里装满了他自费购买的药物。

在走村串户的过程中,不仅了解群众生活的实际情况,还为有需要的群众打针送药。久而久之,他的事迹在西藏地区传开来,他也成为了西藏人民争相传颂的好干部,所有藏族人民都知道:“咱们西藏有一个会看病的大本布(干部)。”

“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50岁车祸遇难,3个子女现状如何?

他的人生写满“爱”

据孔繁森的儿子孔杰回忆,在父亲博大善良的心中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西藏,牵挂那里的人民。

小时候,每当自己不满吃穿条件时,父亲总会严肃地批评自己:“西藏还有一大批人吃不上饭。”

同样,他自己在吃穿上也十分不讲究,总是一身朴素的旧衣,从未给自己添置新的衣物。

这样节约简朴的他却每年都要给西藏的农牧民及边防战士寄去许多物品和补贴。不仅如此,在生活中他也总是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人。

一次公干中,途经阿里,在当地的一户帐篷里孔繁森看到其中一位年迈的老人脚上穿着一双破旧的鞋子。

老人的双脚被冻得又红又肿,他二话不说到老人的身边将老人的双脚放到自己的怀里,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老人的双脚。

“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50岁车祸遇难,3个子女现状如何?

1992年,西藏地区发生地震。灾害发生以后,他亲赴一线指挥抢险救灾。之后,孔繁森还收留了三个在这场灾害中失去亲人的孤儿,他将三个孤儿接到家里,亲自养育,教他们读书写字,为他们洗衣做饭。

孔繁森虽然是副市长,但是他每个月的工资大多都用来接济生活困难的群众,几乎是所剩无几。每回下乡,见到生活困难的藏民他总是自掏腰包,将自己口袋中的钱全数拿出来资助他们。

于是,时常才到月中他的工资就已经是所剩无几,有些时候连自己的伙食费都不够交。领养三个孩子,对于孔繁森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据悉,为了不让孩子们跟着他受苦,他前后三次化名为“洛珠”到医院献血900毫升,以此换取900元营养费,用来支付孩子们的生活费用及转学费用。

“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50岁车祸遇难,3个子女现状如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孔繁森的身上散发着人性最美丽的光辉,他是西藏人民心目中的“活菩萨”。

当西藏人民需要他时,他毫无怨言泪别自己的至爱亲朋,远赴西藏,在条件艰苦的地方为老百姓谋福祉,将大爱散播在西藏的每一个角落。

“尽早成为一个人格、素质俱佳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常年在偏远地区的孔繁森总是鲜少有机会和自己的亲人团聚,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孔繁森的心中对母亲和妻儿充满着歉疚。

据孔繁森的小女儿孔玲回忆,孔繁森在世时时常说起自己对不起母亲,对不起妻子,对不起孩子。

“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50岁车祸遇难,3个子女现状如何?

殊不知,在女儿的心中孔繁森最对不起的是他自己。或许在女儿看来,父亲将国家和人民摆在首位,将母亲和妻儿放在心头,却从未顾及到自己分毫。

于人民来说,他是一个无私忘我的好干部;于家人来说他是一个值得他们为之自豪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即便是多年来都与亲人聚少离多,但是在孔繁森的心中始终十分牵挂他们。

他曾给自己的小女儿孔玲写过一封家书。信中,孔繁森用自己的经历开导女儿的困惑,也真切地谈到作为一名父亲自己的对女儿的期望。

同时,他还在信中提到自己不盼望子女如何功成名就,只希望让女儿尽早成为一个人格、素质俱佳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因为这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家庭的需要。

他嘱咐自己的女儿除去学习锻炼身体以外,多在闲暇之余阅读文学和历史相关的书籍,要善于和不同性格的同学交交朋友。

“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50岁车祸遇难,3个子女现状如何?

短短的一封信,承载着朴实无华却伟大的父爱,或许不够直白,或许没有过多的时间能够相聚,但他的心中始终记挂着远方的亲人。

1994年,孔繁森不幸殉职时,享年五十岁。孔繁森逝世以后,人们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他这个副市长仅留下了三样遗物,分别是一个老旧的收音机、八块六角钱和一张写有“关于阿里发展的十二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的草稿纸。

这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干部的全部遗产,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最高尚的情怀。当西藏人民听闻他逝世的消息,无一不为之心痛。

后人皆不负所望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孔繁森对子女们的期望。孔繁森去世之后,组织上为他的妻儿在城中安排了住房,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孤儿寡母。

“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50岁车祸遇难,3个子女现状如何?

孔繁森和妻子育有一子二女,许是在父亲的影响之下,他们无一不秉承父亲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也都继承了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孔繁森的长女名叫孔静,她在大学毕业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国家政法部门工作。

工作中的孔静为人谦虚低调,时刻以自己的父亲为榜样,清正廉洁,生活简朴、从不谋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成长为像父亲一样成长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

长子孔杰在学业有成以后,选择追随父亲年轻时候的步伐,在基层任职,到群众中去。孔杰从镇长做起,切切实实为老百姓服务,之后又先后出任镇委书记、组织部长等职务,现担任济南市体育局局长。

孔繁森殉职时小女儿孔玲还在读大学,政法学院毕业之后,她婉拒了组织上对其的照顾,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法官。

孔玲曾说过:“爸爸已经走了,但他把爱祖国、爱人民这种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留给了我。我要像爸爸那样去生活,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50岁车祸遇难,3个子女现状如何?

她至今记得,自己去上大学前父亲只给了自己五百元钱,并告诉自己这笔钱除了购买录音机,余下的必须省着点花,还和自己“约法三章”,不能谈恋爱、不能跳舞、不能吃喝玩乐。

当父亲得知自己将进入学生党校学习之后便嘱咐道:“从此,你就要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且,时刻督促自己进步和成长。在孔玲看来,虽然父亲一生都没给他们留下什么遗产,但是他留给自己和哥哥姐姐们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精神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这些珍贵的“遗产”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于是她立志承袭父亲的好作风,沿着父亲尚未走完的路继续勇敢地走下去。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孔繁森的三个孩子都如数继承了他的遗志,薪火相传,他们也全部不负所望,都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虽然是伟人之后,但是他们在生活中却十分低调,在工作中也从未提及自己的家庭背景,从不主动向人提起自己的父亲就是孔繁森。

他们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己所能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人民奉献自我。

“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50岁车祸遇难,3个子女现状如何?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这副挽联囊括了孔繁森伟大的一生,也深刻表达出西藏人民对他的不舍和怀念。为官一生,他纤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为无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就像他自己曾经说过的:“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他将自己当成泥土,铺垫在西藏人民的脚下,为西藏人民铺好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将自己踏成老百姓脚下最坚实的道路。

直到今天,他的光辉事迹仍旧激励着大家。“孔繁森精神”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反而随着岁月的沉淀愈加历久弥新,并永远为后人继承、发扬光大。

致敬英模,铭记历史。孔繁森为我们留下的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为后世树立起了一个伟大的楷模、不朽的丰碑。

在他的影响之下许多年轻人自发前往祖国偏远的地方,自发奔赴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自发到艰苦的地区干实事、干好事。

文/史海观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