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6岁南京大爷开面包车独闯西藏:老年人也可以拥有 “诗与远方”

 新用户56562234 2021-05-22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这位老大爷从江苏开始出发一路到达了阿里,开着一辆五菱之光,厉害吧,大家以后不要问我什么车能走西藏,太厉害了,太牛了!……”近日,一段介绍南京老大爷开面包独闯西藏的抖音视频走红网络,收获大量网友点赞与祝福,有网友称他为“中国最牛老大爷”,还有网友感叹:“你大爷终究是你大爷!”。

5月20日,记者在南京见到了视频里的“硬核大爷”邹茂先,今年76岁的他刚刚结束了两个多月的自驾之旅。在15000多公里的自驾行程中,邹茂先开着面包车翻山越岭、穿越沙漠,见到了无数震撼心灵的美景,遇到了太多关心与鼓励他的好心人,邹茂先也希望通过自驾旅行告诉更多的老年人,只要有梦想,做好准备,走出家门,老年人也可以拥有“诗与远方”。 

老年人开面包车进西藏,车顶“神奇盒子”不仅可以睡觉还能发电

5月20日早上记者在溧水区见到了刚刚到达南京的邹茂先和他的面包车。走出驾驶室的邹茂先笑容满面、精神抖擞,根本看不出来他已经76岁了。邹茂先说,他是3月17日一大早从南京出发,沿着318国道行驶,边开边玩,一个月后到达了西藏拉萨,然后又沿着219国道开到了新疆叶城,还花了两天时间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两个多月后返回南京,总行程超过了15000公里。

记者注意到这辆面包车看上去和普通面包车并无太大差别,只是车顶上多了一个“盒子”。邹茂先介绍说,这个“盒子”是一个可拆卸的行李箱,通过按钮,它还可以进行自动升降,升起来就变成一个车顶帐篷,里面可以睡两个人。

这个盒子的顶部是用太阳能光伏板做的,可以给邹茂先储备旅途中所需的生活用电。“高原上空气稀薄,要用高压锅做饭,但是我有足够的太阳能电,可以用电锅做饭,所以高压锅一次也没用上。” 这个由邹茂先自己设计的“神奇盒子”已经申请了专利。 

“面包车的动力、制动以及电路系统原封不动,只是在车厢里面添置了很多生活必需品。”记者在车厢里发现,不仅有小型发电机、照明灯,还有电冰箱、锅碗瓢盆,还有一张小型的木板床……

面包车的后备箱也变成了他的“小厨房”和“小餐厅”。他把马扎从车里抽出,又把挡在车门处的木板拿开,只见两个略大的方形塑料盒里,一个装着干粮,一个装着油盐酱醋等各种调料。

“中国必游”、“西藏必去”、“318必驾”、“219必走”。这次进藏,邹茂先在车后窗特意贴上了这些“标语”,还把自己的抖音号“耋老邹游”贴在了最显眼的地方。从西藏归来,车后窗上又多了一张“318 此生必游”纪念标贴。

邹茂先还把每天的旅程详详细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同时,每隔一段时间,他会在随身携带的一本地图册上将自己走过的线路用黑笔描深。每段旅程的行驶里程、加油量以及加油的费用也会记录下来。“回家后,我要慢慢地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邹茂先笑言,“这也是为了下次出行总结经验。”

花了一年半时间准备,与家人约定:如果两三天不发定位,立即报警

“我提出要自己开车去西藏,我身边的亲人都不支持我。”邹茂先说,亲戚们认为他年龄太大,身体又不太好,而且面包车安全性也差,极力反对这次自驾行。

“但他们知道我的性格,一旦想要去实施'八匹马也难拉回来’。”邹茂先说,反倒是远在澳洲生活的女儿支持他,唯一要求的就是一定要及时报平安。

为此,邹茂先将亲朋好友拉了一个30多人的群,每天他都会把沿途的风景照片和视频发在群里,更重要的是他会发一个定位信息,告诉他们当天在哪里歇脚。

“我和他们约定好,如果我有两三天没有在群里发定位,那就说明我出事了,就要赶紧报警。”邹茂先说,他一般会选择当地政府、公安局、银行等周围,认为那里摄像头会比较多,治安有保障。不过邹茂先开始旅途之后发现,特意选地方是多虑了,“中国的治安实在是太好了!可以走到哪睡到哪!”

邹茂先心里清楚,他这么大年纪又开着面包车跑这么远的路程,一定要做足功课,为了这次远行他准备了足足一年半。

这一年半里,邹茂先没事就在捣鼓车子,从学理论到买材料再到制作,为的是更了解车子的特点与性能。为此他还进行了几次短途的自驾旅行进行演练,同时他还反复地研究318、219国道的路线与地貌,可以说在出门之前他就对线路烂熟于心。

在自驾之前,邹茂先还特意进行了增重,“通过这些年出去玩的经验,我发现自驾开车非常消耗体能,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支持。所以我每次出门前都要让自己体重增加一点。”邹茂先说这次去西藏前他增了10斤,变成了67公斤,回来的时候发现掉了整整20斤。

极端天气、爆胎、犯困……旅途中遇到困难,更遇到好风景、好心人

在西藏,邹茂先领略到了一天里四季气候的变化。旅行途中的一天,他驾车先是经历了夏日里的艳阳,接着是冬日里的大雪。“因为下雪,路上有积雪,必经之路的路口封掉了。”邹茂先说,经过扫雪后,道路放行,但是又下起了雪,路面又积起了雪,那时道路前后已经看不到人和车了。

“因为路滑,我的车子也开不动了,于是就停到马路边准备住下来。”邹茂先说那天夜晚非常冷,他拿了好几床杯子裹在身上,“后来有交警巡查公路,发现了我,说什么也不让我住下来,说是有狼,不安全,如果睡上一晚很可能早上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交警同志帮我开车,他说,我不熟悉当地的情况,不安全。”邹茂先告诉记者,后来,在交警一路护送下,他到附近的旅馆安顿下来,交警还叮嘱了许多在西藏安全行车的经验。

还有一次 “遇险”发生在西藏的波蜜县,他还在那里因为修车停留了几日。

“车子底盘被路中间的水坑磕穿了洞,开始漏油。”邹茂先说自己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拨打当地的110,向他们求助,“我的想法很简单,请他们帮忙,给我介绍一个正规的修理厂把车子修好。”邹茂先告诉记者,联系到修理厂以后,他想来想去,为了不让其他司机遭遇同样的问题,一定要跟当地的路政部门反映一下情况。

“当地的领导们非常重视我反映的问题,还免去了我修车花的大部分费用。”邹茂先总结自己沿途遇到的事情,得出一个“结论”:出门在外,遇到事情不要退缩,一定要有理有据地解决问题。

每天平均行车350公里,邹茂先说自己有时候碰到一望无边的道路,周围也没有车辆和行人,非常容易犯困,“一次,明明知道自己要撞护栏了,脑袋里非常清晰地告诉自己不能撞,但还是撞了上去。”邹茂先说当时把他吓得不轻,还好车子只是小剐蹭,从那以后,他中午就坚决不开车,一定要睡上两个小时再赶路,这样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

在稻城,邹茂先看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迷人的风景;在那曲,他看到藏民们住在漂亮的小楼里,享受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在波蜜,他看到了从未看到的清澈溪流……

“天很蓝、草很绿,祖国处处都有美景。” 邹茂先讲起旅途中看到的风景,时时感叹。“中国这么大一个'家’能搞得这么好,确实不容易!”

只要心中一直有梦想,老年人也可以拥有“诗与远方”

“开到哪里都会有人向我竖起大拇指。”邹茂先说大家一方面不敢相信一个七十多岁老人自驾进西藏,更不敢相信竟然开着的是一辆小型面包车,就连边防战士也对他竖起大拇指,表示几乎没有看到像他这么大年龄的人自驾远行,并叮嘱他注意安全。

“老人家你是如何克服高原反应,又如何开着面包车进藏的?”一路下来,这是邹茂先回答最多的问题。他如实回答,进藏不在于年龄,也不在于汽车,而在于人的心态。

“像过了日喀则,去叶城的路程平均海拔在4700米,很多朋友告诉我不好走,我就慢慢开,一点点适应,很顺利就经过了。”他说,“很多有经验的汽车维修工告诉我,高原地区不要猛踩油门,要缓缓地开,我也不断地摸索,尝试与车子培养'人车合一’的感觉,现在我和车子之间磨合得非常好了,再加上不急不躁的心态,整体来说非常顺利。” 从南京一路带在身边的制氧机、氧气包、速效救心丸,都没派上用场。

“我非常愿意跟大家分享我的旅行经历。”邹茂先说自己自驾旅行的目的是为了“抛砖引玉”告诉退休后的老人们,“要改变一些观念,不要被一些困难束缚住,要勇敢地走出门看看祖国的大好风光”。

谈及接下来的计划,邹茂先手边的一本书《自驾去欧洲》给出了答案。“我能走动的时候,就到处去玩玩;等走不动了就研究研究PS、画画之类的。”邹茂先想告诉大家,老年人也可以拥有自己的梦想,只要不断去学习,不断地去努力,诗与远方不一定是属于年轻人的,也可以是老年人的。

“今天一早,老婆子就问我什么时候到家,她已经买好了菜等着我回去了。”结束采访,邹茂先说要先去找一个朋友归还出发前借的牵引带。

5月20日晚9:58,邹茂先在微信群里告诉大家:“到家了。” 

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 范杰逊

编辑: 陆威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