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登堂」第十六讲 十二消息卦的意义

 时宝官 2021-05-22
「周易登堂」第十六讲 十二消息卦的意义

《系辞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所谓“两仪”,就是指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及存在于事物内部的普遍的矛盾。《说卦传》曰:“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这就是说,天道两仪曰阴阳,地道两仪曰柔刚,人道两仪曰仁与义。天地两道相杂,故生八卦。乾、坤、坎、离、震、巽、艮、兑是也。八卦则有天地万物之象。天、地、人为三才,三才各分阴阳。故兼三才而两之,六位而成章,遂成八八而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兼三才而两之”,遂成变化,演绎出世间万事万物及其变化规律。在六十四卦中,有十二消息卦自成体系,阴阳消息,演绎出四季更替和昼夜变化。这十二消息卦分别是《坤》、《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这十二个消息卦是相互连续而循环变化的,其阴阳消息的规律和四季更替、昼夜变化的规律是完全一致的。四季更替规律也就是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规律;昼夜变化规律也就是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包括日出、日中、日昃、日落、日没等阶段。“易与天地准”,四季的更替、昼夜的变化规律就是人类社会荣辱兴衰的规律,就是一个人出生、成长、壮大、育子、衰老的规律。十二地支可以用以计时,正好配在十二消息卦上,一年二十四节气,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可对应配在十二消息卦上。如下图:

「周易登堂」第十六讲 十二消息卦的意义

十二消息卦是64卦的原始卦、本源卦,所有的卦都是由十二消息卦中的某一个消息卦变化而来的。消息卦反映本卦及其所变之卦的天时,天时决定卦的性质。不识天时,何以识卦?只有识时,才能适时,才能把握时机。顺时而为,乃得天佑,这就是每个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下面我们就看一看十二消息卦各自所代表的天时意义:

「周易登堂」第十六讲 十二消息卦的意义

《复卦》一阳生,天时为“丑”。丑时是一年当中的季冬之月,节气为小寒、大寒,代表太阳直射点已经从南回归线向北复还,北半球的阳气衰极而复,开始回升,丑正即为大寒日。丑时亦为一天当中的“鸡鸣”之时,即1~3时之间,丑正即为2时整。

「周易登堂」第十六讲 十二消息卦的意义

《临卦》阴消阳息,已有二阳生,天时为“寅”。寅时为一年当中的孟春之月,节气为立春和雨水,代表春天已经来临,我国的春节一般就在这个时候,寅正即为雨水日。寅时亦为一天当中的“平旦”之时,即3~5时之间,寅正就是4时整。寅时既表示一年的开始,也象征一天的开始。夏历就是以北斗星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时的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

「周易登堂」第十六讲 十二消息卦的意义

《泰卦》阴消阳息而阴阳分,已生三阳,所谓“三阳(羊)开泰”,其天时为“卯”。卯时为一年当中的仲春之月,节气为惊蛰、春分。卯正就是春分日,这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地球上的白天与黑夜一样长。卯时亦为一天当中的日出之时,即5~7时之间。卯正就是6时整,这时,正是古代官员上朝的时候,所以人们把上班报到称为“点卯”或“应卯”。

「周易登堂」第十六讲 十二消息卦的意义

《大壮卦》阴消阳息,阳已胜阴,其天时为“辰”,万物皆“振”。辰时为一年当中的季春之月,节气为清明、谷雨。代表阳气大动,万物皆出,精神振奋,血气方刚,辰正即为谷雨日。《礼记·月令》云:“是月(季春之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这正是季春之月的显著特点。辰时亦为一天当中的食时,在7~9时之间,辰正就是8时整。这正是一天当中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正是阳刚用事,乘时变化的最佳时机。《大壮卦》天时在季春之月,德在仁向礼转移之间,故《大壮卦·象辞》曰:“大壮,君子以非礼勿履”。

「周易登堂」第十六讲 十二消息卦的意义

《夬卦》阴消阳息,已生五阳,只剩一阴,其天时为“巳”。《说文》:“巳也,四月,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蛇”为冷血变温动物,为迟出者。连蛇都出来了,说明再无句屈不出者,万物已尽出,春气已毕。《说文》的解释,在道理上是正确的,只是笔者不同意“巳为蛇”。巳为孟夏之月,“巳为蛇”不符合孟夏之月的物候特征。《礼记·月令》云:“(孟夏之月),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可见,巳当为蚯蚓。春气好生,夏气好长,好生则仁,好长循礼,故《夬卦》重在循礼。《易》以孤为贵,《夬卦》孤阴,故以阴为贵,为阴者用事之卦。巳时为一年当中的孟夏之月,节气为立夏、小满,巳正即为小满日。“小满”指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而未成熟。当其时也,象征礼制处于形成过程,还没有成文。巳时亦为一天当中的“隅中之时”,在9~11时之间,巳正即为10时整。血气方刚、精力过于旺盛,未免逾礼,所以《夬卦》继《大壮》之后,由重于仁德而转为重乎礼。《夬卦》卦变时会变为《履卦》,履者,礼也。夬而成履,礼成矣。

「周易登堂」第十六讲 十二消息卦的意义

《乾卦》是纯阳之卦,象征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其天时为“午”。午时为一年当中的仲夏之月,节气为芒种、夏至。午正就是夏至日,这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阳气最盛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昼长达到极大值。午时也是一天当中的“日中之时”,在11~13时之间,午正就是中午12时整。

「周易登堂」第十六讲 十二消息卦的意义

《姤卦》开始阳消阴息,己生一阴,为独阴卦。独阴则以阴为贵,阴者用事,其天时为“未”。“未”者,味也,万物皆得养而有滋味也。未时为一天当中的季夏之月,节气为小暑、大暑,未正即为大暑日,这是一年当中积温最高的月份。也是大秋作物和野生动物开始养育后代的时候。未时,也是一天当中的“日昃之时”,在13~15时之间,未正就是14时整,这时太阳已偏西,故谓“日昃”。

「周易登堂」第十六讲 十二消息卦的意义

《遯卦》阳消阴息,已息二阴,其天时为“申”。申时为一年当中的孟秋之月,节气为立秋、处暑,申正即为处暑日。这时候,虽已立秋,暑热未尽,时仍在伏天,俗称“秋老虎”气候,象为暑夏的延伸。申者,伸也。所以夏秋之间被称为长夏,五行属土,其位在中,其色为黄,万物皆致养焉,就是这个道理。申时亦为一天当中的“晡时”,在15~17时之间,申正就是下午16时整。这时正是古人吃晚饭的时候,故谓之“晡时”。

「周易登堂」第十六讲 十二消息卦的意义

《否卦》阳消阴息而阴阳分,其天时为“酉”。酉时为一年当中的仲秋之月,节气为白露、秋分,酉正即为秋分日。这时,太阳直射赤道并逐渐南移,天气转凉,万物肃杀,天下敛收,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酉时亦为一天当中的“日入”之时,在17~19时之间,酉正就是18时整。这时太阳将要落山,在外的人都要回家了,人心思归。

「周易登堂」第十六讲 十二消息卦的意义

《观卦》阳消阴息而阴盛于阳,其天时为“戌”。《说文》:“戌,灭也。九月,阳气微,万物毕成,阳下入地也。五行,土生于戊,盛于戌。从戊含一。”戌时为一年当中的季秋之月,节气为寒露、霜降,戌正即为霜降日。戌时亦为一天当中的“黄昏”之时。在19~21时之间,戌正为20时整。当其时也,万物皆已归藏,象征人功成名就后衣锦还乡,安享富贵,或象征人功成身退,退隐收敛,也或象征归家后的轻松和解脱。

「周易登堂」第十六讲 十二消息卦的意义

《剥卦》阳消阴息,仅存一阳。一阳虽微,独而为贵,刚大者用事之时也。虽敛而不发,乃谦也,其志大矣。《剥卦》天时为“亥”。亥时为一年当中的孟冬之月,节气为立冬、小雪,亥正即为小雪日。这时,雪开始遮盖山川大地,但雪量还很小,很薄。亥时亦为一天当中的“人定”之时,在21~23时之间,亥正为22时整。此时,人们已经基本入睡。

「周易登堂」第十六讲 十二消息卦的意义

《坤卦》为纯阴之卦,代表一种宽厚柔顺、密切配合的精神。其天时为“子”。《说文·段注》:“子者,滋也。言万物滋淤下也。”纯阴无阳,非无阳也,滋淤下也,阳滋于下未息,生命正在孕育中,“子”代表新生命,故以“子”为其时也。子时为一年当中的仲冬之月,节气为大雪、冬至,子正就是冬至日,这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天时间最短,太阳高度角最低。阴气达到极盛。子时亦为一天当中的“夜半”之时,在23时~1时之间,子正即为0时整。这时,正是人们熟睡的时候。

「周易登堂」第十六讲 十二消息卦的意义

《坤卦》接下来就又是《复卦》。十二消息卦就是这样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罔替。有消息卦乃知天时;知天时,才能顺时而为;顺时而为,乃合天道;合乎天道,故能无咎;无咎则圣人之德也。《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现存《礼记》中的《月令》,都是按照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这正是《周易》的精神。

「周易登堂」第十六讲 十二消息卦的意义

《周易》64卦,归根到底都是由十二消息卦变化而来的,十二消息卦及其所变之卦的天时都是一样的,都可归属于一年当中的某个月或一天当中的某个时段,并且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天时即天命,“《易》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周易》就是告诉人们要依天命行事。比如《巽卦》,《巽卦》是由《遯卦》变化而来的,《遯卦》是消息卦,故知《巽卦》的天时为“申”,所以《巽卦》就是要告诉人们如何依“申命”行事。《巽卦·象辞》就明确地说:“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周易登堂」第十六讲 十二消息卦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