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白蔻仁加桔梗 三仁汤为什么叫三仁?取之于杏仁宣肺气开上焦,白蔻仁芳香悦脾畅中焦,薏苡仁利湿导下焦。但是江老认为,湿温初起,病位主要在上焦,则杏仁开宣肺气当作为主药,但是江老又认为杏仁开肺气不足但是白蔻仁又助之不及,则去白蔻仁加桔梗,如果舌苔白厚有中焦湿盛征象的则不去白蔻仁加桔梗,但若苔有黄则有内热,白蔻仁用之当慎。 2)三仁汤加附子干姜 素体阳虚,外感湿热,则容易湿遏热伏,伤人阳气,都可以导致阳虚湿热的症状,叶天士: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盛则阳微。江老认为,湿重于热的症状,不可过用寒凉,恐伤阳气。若素体阴盛阳虚,则单单用清热利湿的药效果又不好,见到畏寒泄泻的人用三仁汤时加上附子和干姜,清热利湿和温阳则并行不悖。 用三仁汤江老喜用青蒿加味 3)舍舌脉而从症 《温病条辨》中讲:三仁汤舌白,脉弦细而濡,此湿温初起的舌与脉,江老认为,凡是湿温病舌脉与症不符的要考虑舍舌脉而从症 4)三仁汤与小柴胡合用 三仁汤用于湿温初起,病在上焦,就是吴鞠通所说的“病势不甚显张”之证,一般合上小柴胡都去参姜枣草,两者合用,能使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的作用显著增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