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宋金边境“榷场”的商人,也是抗金英雄,南归成了不归路

 写乎 2021-05-22

作者:陈二虎

一、宋金边境“榷场”的商人

金朝末年,蒙古大军进入中原,中原地区动荡不安,烽火连天,各地地主豪强纷纷聚集乡邻亲族结寨自保,很多人成了称霸一方的义军首领。这些义军,或投靠蒙古,或投靠金廷,或左右摇摆,往往集军、民、财于一身,招纳流亡人口。

山东境内更是红袄军蜂起,各种势力犬牙交错,让金廷政府对山东的统治彻底失控。当时在山东,涌现了两个叫张林的风云人物,同时又基本同地,常常让人混为一人,不分你我。其实这两个人一个是益都府“治中”张林;一个是益都桃林寨“大刀”张林。

今天笔者要讲的是桃林寨大刀张林(笔者还会有专文讲治中张林)。

张林,益都府人,家中兄弟两个,其兄张演,张家在清河属于大户,广有骡马钱粮,是往来金宋榷场的商人。

“榷”专卖之意,“场”,场地场所之意。是由官方控制主导的贸易市场。

南宋在与山东一带本方境内设有安丰军花靥镇市场、盱眙军市场、光州光山县中渡市场,金方主要在本方边境置有泗州市场、蔡州市场等。金廷向南宋输出盐、丝绢、药材,猪羊,禁止贸易的是金廷的马匹与兵器;南宋以茶叶,木棉、象牙、犀角、乳香与檀香为主,牛与铜是禁止贸易的。宋朝规定“总领兼(榷场)提领官,知军歉措置官,通判兼提点官。榷场置主管官二员,押发官二员”。

在冷兵器时代,战马就是“机械化部队”,南宋因为缺乏战马,导致战争机动性极差,与金廷和西夏发生战争,往往受治吃亏,迫切需要战马。由之,金廷与南宋互贸,严令禁止出口战马。而金廷缺铜,南宋也是严加控制,不想让铜流入金国,连铜钱都严加管理,规定“铜钱入海五里,尽没其资”,所以,金也支持商人私贩茶叶与铜钱入金境。

张演、张林兄弟,自小尚武,粗通文墨,兄弟二人,自少年起就随父亲做边贸生意,往来于金宋边境地区泗州、盱眙军等地,与金宋的边贸官员都比较熟悉,除了正常的货物,也偷偷往宋境贩马,带回茶叶与铜钱。

二、结社自保惹事端

时逢山东大乱,蒙古开始经营山东,不像过去那样攻城后,抢劫一番就退兵了,红袄军也攻城略地,地主豪强也拥兵自守,张家家大业大,在益都也是比较显赫的,属于目标比较大,张林与其兄张演也就借助其家族在益都一带的威望与人脉,组织乡里亲戚结社自保,拉起一支人数不多的武装,保护自家财产与乡邻。

此时金廷对山东的统治完全失控,已经无力剿灭在山东的各类武装,金廷也是靠地主豪强帮他们支撑残局,蒙古势力成了山东的主角。

金廷以蒙古纲为右副元帅、山东行省,蒙古纲建言招义军,募豪强,“以益兵威”。

权知益都府事,宣差招抚使田琢便派手下提控纥石烈醜汉带人来张家强征骡马粮食以备军需,张林的父亲人称张大善人,热情地接待了官府派来的纥石烈醜汉,答应近日筹措一批粮食,送到府衙。

纥石烈醜汉傲慢无礼,认为张大善人有意抗拒官庭,让手下一个兵丁用马鞭打伤了张大善人,张演与张林兄弟见父亲被打,怒从心中起,张演奔过来,夺过马鞭,挥拳打倒了那兵丁。

纥石烈醜汉说了声:“要造反,把他拿下。”一挥手,手下那些兵丁一拥而上,张演与张林兄弟都武艺高强,在争斗中,张演打死了一人,张家的家丁也带着武器围了上来。

纥石烈醜汉好汉不吃眼前亏,率人回去向田琢汇报。

张大善人见儿子张演打死了官府的人,知道事态闹大了,益都府一定还会派人来拿人。就对张演说:“演儿,你出去躲避一下,官府再来人,我应付着。”

张演开始不肯走,张大善人反复劝说利弊,张演便动身到了宋盱眙军,投奔一个在宋境盱眙军主管榷场的官员。

纥石烈醜汉回来,添油加醋地向田琢汇报了,说这张家有造反通宋的嫌疑,田琢便派公人来张家捉拿杀人张演,张大善人与公人周旋,说张演杀了人逃了。

公人们都与这张家有些往来,回来交差,说张演已经逃跑。

田琢为了震慑属民,令纥石烈醜汉带人缉拿凶手,如张演潜逃,抓张大善人与张林回来问罪。

三、一柄大刀据桃林

张林得知消息,深知官府是要拿张家开刀,与其坐以待毙,莫若反了,马上组织人丁,把家产都装到车上,把父亲与乡里老弱先送到桃花山中,把青壮组织起来,待纥石烈醜汉带人来到,张林先放起一把火,率人杀向官兵。

纥石烈仅带了百十人,没想到张林会来狠的,被张林杀得狼狈而逃,死伤过半。

这桃花山在益都东几十里处,地势险要,扼守交道要道,十分适应草莽英雄落脚,皆适建立山寨,于是,张林建桃林山寨,由于马上一把大刀,无人能敌,人称“张大刀”。

据说这张林美须髯,卧蚕眉,丹凤眼,面色微红,威严有正气,颇似三国时的关羽。

田琢派兵马围剿,被张林击败,又采取安抚手段,请示山东行省蒙古纲,任张林遥授安化军节度使,这“遥授”也就是虚职,是金廷安抚豪强的一种手段。

张林根本不吃这一套,依旧占据桃林寨与金廷为敌,并打出安化军节度使的名号,一时间兵马强盛,远近知名。

蒙古纲上奏朝廷:“(张)林势甚张,乞遣河南马军千人,单州经略司以众接应”,剿灭张林。

执政大臣认为“益都以东,啸聚不止一张林,宜令(蒙古)纲设备御”,依情况而定。

张林很快发展壮大,周边二龙山、白虎山都成了他的势力范围,建虎窟等寨,率万人攻掠东平府周边地区。

四、南归成了不归路

金将蒙古纲此时坐镇东平,以右副元帅、知东平府事,行尚书事,到任后招募义兵,安抚民众,采取了很多措施,恩威并施,对于张林这支武装十分重视,一直力主剿灭,见张林率领兵马来侵掠东平,这是送上门来,命令元帅右监军王庭玉率大军讨伐。

张林依山岭结阵,王庭玉令提控王政为左翼,提控王显为右翼,分兵三路“逾岭搏战”,因官兵攻势猛烈,武器装备精良,张林手下将士损失很大,准备向东撤兵。花帽军将领李霆又率三千精锐赶到,阻住张林退路,与王庭玉前后夹击,张林拍马舞刀奋勇突围,战马被射伤倒地,张林被擒,将士被杀几千人,“获杂畜兵仗万计”,可见张林的这支地方武装还是比较富有的。

王庭玉乘胜直捣张林山寨,虎窟等寨或被攻破,或被招降。

金廷闻生擒张林,遣枢密院令史刘颙到东平处死张林。

张林灵机一动,玩了一个心眼,对蒙古纳说:“臣兄(张)演在宋为统制,有众三千,驻即墨、莱阳之境,请以书指之,使转致诸贼之款密者,相为表里,然后以檄招益都张林(此是另一个张林),不从则合击之,山东不足平也。”

蒙古纲认为张林所言有理,那益都治中张林,刚刚逼走自己的上司田琢,占据了益都,正无计可施,便上奏朝廷,得到批复,任命张林为莱州兵马钤辖。

张林免得一死,还被授予官职,暗暗招集旧部,兵马复聚,闻宋朝政府正广泛接纳金境的汉人,便找了一个机会,率领部众,南渡淮河,投奔了已经是南宋忠义军总管的李全,李全奏请淮东制置司,授予张林修武郎、忠义军兵马钤辖,成了李全麾下。

南宋政府深恐这些自金境而来的“归正人”坐大,想方设法压制忠义军,并频频制造忠义军的内讧。

李全的二哥李福在内讧中用计杀了忠义军另一实权人物刘庆福后,令忠义军将领国咬儿、阎通、王义深等人十分不安,受淮东制置司支使,囯咬儿联系张林、阎通、刑德等人,袭杀了李全的二哥李福以及李全的小妾和小儿子。

李福闻知二哥李福,从青州返回楚州,国咬儿深知李全一定会追究其兄被害的事,国咬儿深知王义深这个冷面杀手不好对付,就设宴请张林、刑德、阎通三人,阎通机警,没有赴宴,张林与刑德来了,被国咬儿杀了张林与刑德,向李全赎罪。

张林,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