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文学奖 他是作家,也是画家。 它是著名的文学奖,也是最著名的诺奖风向标。 奖项历程 卡夫卡文学奖 卡夫卡文学奖创立于2001年,由捷克弗兰兹·卡夫卡协会2001年创设,只要作家有一部作品被译成捷克文,就可成为提名对象。 为纪念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而设,每年评选一次。 主要颁给那些作品具人文主义关怀的作家,获奖者不存在国界限制。 卡夫卡文学奖是最著名的诺奖风向标,凡是获得卡夫卡文学奖的作家,都会成为诺奖热门人选,登上当年的诺奖赔率榜前列。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前十名,就有5个卡夫卡文学奖得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获得2017年卡夫卡文学奖后,在诺奖赔率榜上从2016年的第四十五位飙升到第二位。 获奖者能够前往布拉格老城的市镇厅获得由捷克参议院议长和布拉格市长颁发的10,000美元(约7,500欧元)的奖金,以及一座以布拉格当地的纪念雕像为范本所制作的卡夫卡小型铜像。 弗兰兹·卡夫卡 Franz Kafka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表现主义文学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1883年7月3日,弗兰兹·卡夫卡生于布拉格一犹太商人家庭。“卡夫卡”在捷克语中是“寒鸦”的意思,卡夫卡父亲的铺子即以寒鸦来作店徽。而“卡夫卡”在希伯来语中是“穴鸟”的意思(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都是犹太人的语言)。 18岁卡夫卡入布拉格卡尔·费迪南德语大学,先攻读化学、日耳曼语言文学和艺术史,后改学法律。 在这个不安定的20世纪,一个保险公司的小职员正在用他荒诞沉闷的笔调开启了一个新的艺术世界。讽刺的是,在他在世时,几乎不为人所知。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他死后由他的朋友整理发表出来的。 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卡夫卡是对于“感受”这个词理解的最深刻的人。他拥有高度敏感的感受力,而这种感受力就像是放大镜,将某些在正常人来看微不足道的感情成倍放大,这种敏锐的感受力一直在压迫着他脆弱的神经,让他备受折磨。 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他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于是,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 虽然没有将不确定性当做自己的创作原则,但他作品所表现的不确定性特征却是非常明显的。 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这给阅读和理解他的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他的作品难读,连母语是德语的读者也觉得读懂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看到他为读者描绘出的一幅幅画卷我们会感到震惊和恐惧,因为他仿佛在为人类的明天敲起阵阵急促的警钟,他在为人类的未来担忧。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并不多,但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它们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运用的是象征式的手法,这影响了之后的许多作家。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爱读卡夫卡,他的一本小说就叫《海边的卡夫卡》。除此之外还有中国作家残雪、格非、余华等。 卡夫卡在死前,嘱托朋友勃罗德在死后将他的手稿全部付之一炬。要不是他的朋友违背了他的遗愿,我们根本不可能看到这么难得的文学作品。 不仅后来的作家被影响,很多导演也被他的文学作品影响着。 他的《审判》被拍成电影,导演奥逊·威尔斯曾说,“不管你们怎么说,这就是我拍过的最好的电影。” 《卡夫卡》以他为男主角,但并非一部严肃的传记片,只是以他年轻时的一段离奇遭遇,带出了一部相当别致政治惊险片。 《乡村医生》根据卡夫卡同名小说改编的动画作品,在众多改编中算是一股清流,既不掩核心本质,又有导演自身的想法。 《弗兰兹·卡夫卡》是一部有关卡夫卡的动画电影。 《卡夫卡是谁?》导演借助演员的演绎那些卡夫卡的相关人士们(不管是环境上的还是历史的)来塑造他的轮廓。 卡夫卡还是位跨界艺术家,他的画作多用钢笔进行创作,快速几笔勾勒,以线条完成画面。很多卡夫卡的书籍中都使用了他的画作作为插画。有些甚至直接作为封面。 在他的故乡布拉格,处处都能看到卡夫卡的历史痕迹,有雕塑、故居、学校、作品书店等。 捷克著名前卫雕塑家大卫·切尔尼(David Cerny)还设计了超现实主义动态雕塑,作家《弗兰兹·卡夫卡》肖像,由42层独立驱动的不锈钢板叠加而成,重量高达45吨。切尔尼以此为出发点,创作了纠结扭曲、形式不断变换的卡夫卡头像,以此表现其不断纠结反思、自我怀疑的一生。 在1983年,一颗新发现的星星还被命名为“卡夫卡”,浩渺天宇间,留下一个永恒的名字。 甚至还有一款游戏叫《弗兰兹·卡夫卡(The Franz Kafka Videogame)》,灵感来自于弗兰兹·卡夫卡的小说,是一款荒诞超现实解谜冒险游戏,由获奖游戏《Hamlet》的作者打造。在画风上采用的是手绘形式,在游戏中的谜团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
|
来自: 依撒 > 《公众号-久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