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鳔浅谈

 植物游记樊蓉 2021-05-23
写在前面

处理黄辣丁的时候,

看到了他的鱼鳔,

突然想起鱼鳔是一种中药。

每个地方标准上鱼鳔收录的基源不同,

湖南的地方标准中收录的基源较多,

不过没有收录黄颡鱼。

不同的鱼,鱼鳔形状各不相同,

他们的鱼鳔在功效上,会有怎样的差异呢?

相比较资源稀缺的深海鱼,

我们常见的淡水鱼的鱼鳔资源,能不能利用起来呢?

如果研究淡水鱼的鱼鳔,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有没有人做过临床试验,他们有没有效果呢?

又或者,他们有着什么独特的,不同于常规鱼鳔的功效呢?

我们常见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鲿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

别名黄辣丁,黄姑子,黄沙古,黄角丁,刺黄股,昂刺鱼,昂公等。

我们来看文献中关于鱼鳔的介绍。

安利一个公众号:朱鸟寻药记

里面对于鱼胶的整理更丰富

超链接:朱鸟的鱼胶

湖南标准中的鱼鳔(2009年版)

【基源】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Larimichthyus crocea)、小黄鱼(L. polyactis)或鲟科动物Huso dauricus)、匙吻鲟科动物白鲟(Psephurus gladius的干燥鱼鳔。

【性状】本品呈长圆形薄片或纺缍形筒状,淡灰白色、淡黄色或黄棕色,角质状,略有光泽。黄鱼的鳔较小,鳇鱼及白鲟的鳔大,并附有垂带2条。质坚韧,不易撕裂,裂断处呈纤维性;气微腥,味淡。

【鉴别】取本品浸入水中略膨胀,煮沸则部分溶解。其浓水溶液,10℃下冷却,成半固体状。

【炮制】鱼鳔烘软、切段,晾干。炒鱼鳔 先将蛤粉炒热,加入鱼鳔,文火炒至松泡,取出,筛去蛤粉,放冷,即得。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肾、肝经。

【功能与主治】补肝益肾,养血止血,散瘀消肿。用于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精神疲乏,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等。

【用法与用量】10~30g;研末,3~6g。外用适量,溶化或烧灰涂敷。

【注意事项】胃呆痰多者禁服。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文献中的鱼鳔
01
古籍记载

自古以来,鱼鳔被视为“海味中药”

《随息居饮食谱》

鳇鱼鳔最良,补气益精,止遗带,大益虚损。

《本草新编》

鱼鳔,味甘,气温,入肾经。专补精益阴,更能生子。多用此为种子之方,然而过于润滑,必须同人参补阳之药同用为佳。

《本草纲目》

鳔,即诸鱼之白脬,其中空如泡,故曰鳔。

可治为胶,亦名漩胶。

诸鳔皆可为胶,而海渔多以石首鳔作之,名江鳔,谓江鱼之鳔也,粘物甚固。

此乃工匠日用之物,而记籍多略之。

02
鱼鳔的特性及禁忌

鱼鳔溶化后,冷凝成的冻胶,称为“鳔胶”。

入水易膨胀,煮沸则几乎全溶,

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粘性很强。

禁忌:

①胃呆痰多、舌苔厚腻者忌食;

②感冒未愈患者忌食;

③食欲不振和痰湿盛者忌用。

03
现代研究

鱼鳔的来源不一,鲟科鲟属及鳇属的鳔均做鱼鳔入药。

我国医务者发现鱼鳔有促进精囊分泌果糖、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作用。

根据这一机理,配制成系列男性不孕药物,如鱼鳔生精丸、补肾生精汤和祛浊生精汤等。

鱼鳔主要成分为高级胶原蛋白、黏多糖和多种维生素及钙、锌、铁、硒等多种微量元素。

鱼鳔又能增强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食欲,有利于防治食欲不振、厌食、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病症。

增强肌肉组织韧性的弹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

又能滋润皮肤,使皮肤细腻光润,避免枯燥干裂。

还能加强脑与神经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思维和智力水平,维持腺体正常分泌。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浅述中药鱼鳔的古与今 田耀军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东湖镇放牛村卫生所 吉林长春 1305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