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唯美,不是鸡汤,元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意境之高,千古折服。 元以散曲闻名,同时又身居高位、人品刚正的,张养浩是第一人。 相信看到张养浩名字的人,大都是因为千古名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稍微了解一下,发现他不但是散曲名家,同时也是元代名臣。为有元一代,模范官吏之一。一生为官清正,颇有政声,无论朝堂还是士子中威望甚高。 朝堂方面,退隐八年,七次被诏,可见仰望之重。士子方面,正是在张养浩的呼吁、主持下,元朝首开科举,打通了读书人与朝廷之间的桥梁,功莫大焉,故当时及后世士林极为敬重。他是一个集才、学、德于一身的人。 《山坡羊·潼关怀古》最能反映他的济世人格和悲悯情怀。仅以此曲,也足以流名千古。
读完全曲,其他你可能都不记得了,但一定会对最后两句印象深刻。因为过于犀利,一针见血,至今读来,依然发人深思。 曲分两层。上阕写景,下阕议论。四、五两句更像是起到过片的作用。词写得异常简洁疏俏、朗朗上口。 开头以潼关一带山水作大写意刻画,只八个字,便给人一副生动奇绝的潼关地理图,一个“聚”字,一个“怒”字,不仅将山峰、波澜写得动感十足,而且赋予人的情感。潼关周围群山环抱、黄河咆哮的情形如在目前。第三句是对潼关地理位置的进一步补充说明。 漫漫潼关道,几多沧桑意。多少历史故事,多少兵戈争战,在这里发生。“安史之乱”,安禄山击破潼关直取长安的事并不算太遥远。诗人路经这兵家必争之地,能不万千感慨?开篇写景,景中已含怀古之意。而回望长安,这个秦、汉、隋、唐故都,历经千年,胸中激荡之情,是诗人总难抑制。“踌躇”二字,既是酝酿,更待喷发。 于是有了下阕四句。前两句抒情,后两句议论。秦砖汉瓦、隋宫唐殿都如过往云烟一般消散了,只留下点点遗迹,斑斑残破,而曾经是多么繁华似锦,一旦作土,不得不让人有历史兴亡之叹。 但若只有此叹,诗人不过将无数发出过的类似感慨再发一遍,思想上并无新奇之处,语言或有可赏,到底只是平平。此曲精髓,全在最后两句的议论。什么叫有穿透力?这两句便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洞见之深,千古震撼!整个小令的格调,也因这两句迅速蹿高,而闪耀着的思想光芒,可谓千载熠熠,至今灿烂。 全曲语言行散自如,而铿锵峭拔,思想先锋,炼字传神。无论潼关之景,历史之思,还是对百姓之情,诗人都以大胸襟视之,故曲虽小令,而气韵不凡,格高千古,全曲内蕴丰富,又自可反复玩味。 而诗人之所以能有如此千古名叹,不仅仅因为他对天下苍生的巨大悲悯情怀,还因为元朝黑暗的社会现实对他的触动。 诗人作曲时已经59岁,因为关中大旱,饿殍无数,垂垂老矣的诗人才接受了朝廷的第七次征诏,上任救灾,路过潼关,遥望长安,面对饥民,诗人吟出了一代儒者的良心。而诗人因为积劳成疾,四个月后就去世了。诗人可以说是以自己的生命在咏叹。这首小令也因诗人光辉的思想境界成为散曲史上的一个丰碑。它是超越时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