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服饰体系结构

 一笔落英殇 2021-05-24
明代服饰体系结构
翟衣 
       深青色,材质纻丝、纱、罗随用。衣为直领,大襟,右衽,大袖敞口,领、袖、衣襟等处施以红色缘边,饰金织或彩织云龙纹样。衣身织有翟(dí)纹(造型为红腹锦鸡,五彩羽毛)十二行,每行用翟十二对,应为一百四十四对,但因衣服的大襟与小襟交叠,可能有四对翟纹重复,故《明会典》中称“凡一百四十八对”。大襟及左袖(前身)的翟纹朝向右边,小襟及右袖(前身)的翟纹朝向左边,后身翟纹应与前身对称,但方向相反,即背缝(中线)两侧翟纹均面向袖口。翟纹之间装饰有小轮花,为圆形花朵,外有白色连珠纹一圈。每行(列)纹样均为翟纹与小轮花交错排列。翟衣身长至足,不用裳。 
中单、蔽膝、大带、副带 
       中单用玉色纱或线罗制作,领、袖、衣襟等处施红色缘边,领缘织有黻纹十三个。蔽膝深青色,材质亦纻丝、纱、罗随用。正面织翟纹三行,每行两对,翟纹上下间以小轮花,一共四个。蔽膝四周施青赤色(緅)缘边,饰金织或彩织云龙纹,上端缀系带一对。 
大带内外两面(表、里)均为双色拼成,一半青、一半红,垂带末端一截则为纯红。带身饰织金云龙纹样。大带垂带部分与围腰部分连成一体,垂带末端裁为尖角状,上下两边均施缘边,上边用朱色缘,下边用绿色缘。围腰部分在开口处缀纽扣一对,不饰假结、假耳。副带以青绮制成,其所系部位与功能无明确记载,有可能是束在大带之下,用来系挂大绶、玉佩等。 
玉佩、小绶、大绶、玉圭 
       玉佩形制与皇帝所用相同,两组,每组有珩(héng)一件,顶部系金钩;瑀(yǔ)一件,在珩之下;琚(jū)一对,在瑀左右,饰描金云纹;玉花一件,在瑀之下;璜一对,饰描金云纹;冲牙一件,在玉花之下;玉滴一对,在玉花之下、冲牙左右。自珩以下用丝组穿玉珠五串连接各饰件。珩、瑀、玉花、冲牙皆饰描金龙纹。玉佩下有小绶一对,颜色、纹样与大绶相同。大绶为长方形,用黄、赤、白、缥(piǎo)、绿五彩织成,纁色织物衬里。大绶上垂织带六条,也称作“小绶”,颜色与大绶五彩相同,分成三组编结,悬挂玉环二枚。 
       《周礼·考工记》云:“谷圭七寸,天子以聘女。”明代皇后礼服使用玉谷圭,长度合周尺七寸,尖顶、平底,圭身两面均刻有谷(穀)纹。谷纹为竖行排列的凸起状圆点,象征谷芽,取“谷以养人”之意。下部套有黄绮,用黄色金龙纹玉圭袋盛纳。慈圣太后冠服中有“白浆衣玉谷圭一枚”。
玉革带 
       《明会典》记载:“玉革带,青绮鞓,描金云龙文。玉事件十、金事件四。”革带为一整条,内衬皮革,外用青绮包裱,饰描金云龙纹。革带上所缀金、玉事件具体所指尚不清楚。从《中东宫冠服》所绘革带插图分析,带身一端缀有玉钩<角枼>(带扣),另一端则缀玉挞尾,带身中段有花形玉带銙一块,左右为圆桃六块(每边三块),另有金质带箍三件。定陵出土了孝端显皇后的两条玉革带,形制相同,均为黄色素缎带鞓,饰有描金云龙纹,上缀白玉带銙十二块(挞尾一、圆桃八、椭圆形带版一、玉带扣一、玉“方策”一),有可能是皇后礼服所用。 
袜、舄
       袜以青罗制作,袜上有系带。舄用青绮制成,舄身饰描金云龙纹,在鞋帮处用皁线缘边(纯)。舄首上翘,做成如意云头形,上缀珍珠五颗。慈圣太后冠服有“青纻丝描金云龙滴珍珠舄二只”。 
皇后全套礼服的穿着与皇帝冕服弁服一样比较繁琐,现以图绘简单说明:头戴皁罗额子及凤冠;脸施珠翠面花,耳挂珠排环;内着黻领中单,外穿翟衣;腰部束副带、大带、革带;前身正中系蔽膝,后身系大绶;两侧悬挂玉佩及小绶;足穿袜、舄;手持玉谷圭。
在现存的皇后礼服画像中,穆宗孝定皇后(慈圣太后)、神宗孝端显皇后在翟衣外都披有红色云龙纹霞帔,《明实录》所记慈圣太后冠服里则提到“金累丝滴珍珠霞帔捥儿一副,计四百十二个”和“金嵌宝石珍珠云龙坠头一个”。定陵也出土了两件“金累丝珍珠霞帔”,分属孝端后与孝靖后。《定陵》报告描述“霞帔”分作左右两条,面为红色织金纻丝织成料,两边织金线二道,内饰圆点纹,中间织云霞和升降龙纹,与画像基本吻合。帔身还缀有嵌珍珠梅花形金饰共412个,和《实录》中“金累丝滴珍珠霞帔捥儿”的数量相符。按明代制度,皇后霞帔用于常服中,礼服并不使用,且光宗孝元贞皇后与孝和皇后礼服像上也没有画霞帔。礼服用霞帔或许只是隆庆、万历年间的一时之制。
此外,陈元龙《格致鏡原》引《事物绀珠》的记载说:“明朝制,皇后翟衣,玄色……妃翟衣,青色。”孝定、孝端、孝元、孝和四后的画像上,所穿翟衣颜色均似玄色,与孝恪后翟衣之深青显然有别。这些画像、文字、实物都反应出皇后冠服制度在明代后期可能有所变化,但未及对相关典籍进行修改,因此缺少直接的记录,还需要根据考古提供的实物信息并结合其他文献记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