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4年有一部现象级的影片,被《纽约时报》评为创意颠覆的电影,在2月的第64届柏林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夺得了银熊奖!这部电影摒弃了惯有的电影魔法,无论从演员成长还是剧情铺排,都让时间做主,耗时十二年真实记录了一位一个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以及父母还有周围世界的变化,堪称当代电影现实主义的典范,它就是《少年时代》! 该片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以《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前》这“爱在三部曲”而广为人知,他所擅长的电影风格就是以类似于纪录片的特质消弭电影与生活的差距,从而真实地反映时间流程中人类共通的生命、情感体验。用这种打破常规的方式赋予电影叙事效果新的思路,另辟蹊径展现出电影的魅力! 他是一个最擅长用时间来交出诚意的导演。1995、2004、2013,每隔9年的时间交出一部“爱在”,这部《少年时代》则更进一步,他跟踪了一个家庭十二年,让演员在镜头下自然成长,表现这种无缝式的成长经历,几乎还没有电影探索过,只要你关心电影这门艺术的发展与未来的可能性,都应当看一看它。 影片于2002年开拍,理查德·林克莱特坚持用一个小演员来拍摄,要展示他的自然成长和完整的生命经历。但为了不打扰演员艾拉·科尔特兰的正常生活,拍摄只有在暑假里挤出简短的时间来完成。 在接下来的12年中,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每年都会花费三四天时间,把同一群演员聚集在一起,讨论剧本中角色的生活和命运,并且围绕其中名叫梅森的德克萨斯小男孩展开创作,影片最终于2013年杀青,拍摄跨度长达4000天,但实际开拍时日只有45天。 一个长达12年的电影拍摄,在很多层面上打破了我们熟知的电影常规。在美国,签订任何时效超过7年的合约都是违法的,因而影片也无法与它的演员签订长达12年的合约,换句话说,他们某种程度上都是自愿的。 林克莱特必须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维持剧组的存在,定期召集成员,主要演员一个都不能少。他还必须说服投资人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不考虑回报,那简直跟让人做慈善差不多了。 除了克服拍摄人员和剧本的困难,科技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也因为科技越来越进步,才能让12年前与现在拍摄的影像无缝接轨,底片的质感与数位影像的质感也需要许多的调整,才能看起来和谐。 《少年时代》的剪接师曾表示,导演一年大概会拍摄三到四天,所以他的工作时间大概是一年一个月左右,每年他们都会看着去年剪好的素材,讨论接下来的故事应该会怎么发生。 “这样的过程有点像禅学,你不必担心接下来的素材是哪些,也不会知道结局是什么样子,我只要专注于找出那些感动我的片段,当然我更不会晓得接下来要怎么剪。” 就这样一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电影,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却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影片预告片在Youtube上的点击量高达340万次,堪称文艺片的奇迹。 林克莱特的作品核心无外乎“爱情”和“成长”,《少年时代》选取的正是是男主作为棒球运动员即将从高中升入大学的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电影里也通过不同角色不止一次地说出“现在是大学了,不再是高中生了”这样的话,“成长”自然是蕴含其中的,不论是心态还是生活体验,电影里都有所体现。 用一句传统的词语来形容这部电影,可以叫做重剑无锋,整部电影没有任何刺激的镜头和语言,没有任何煽情的形象和表演,但是他却有力地劈开了人们心灵当中关于成长,关于亲情的记忆牢笼,把这些回忆都释放了出来,他就像生活的一面镜子,立在你的面前,只不过这个镜子并不是展现你的生活,而是展现了生活背后的道理。 和林克莱特往常的电影一样,里面的人物聊起来似乎永远停不下来,说到哪是哪,所有的对话都像即兴表演。《少年时代》在开拍之前已经确立了所有的情节大纲,虽然具体的对话是一边拍一边完成的,但无一例外全都经过了精心的雕琢。 《少年时代》游离于经典电影和当代艺术电影之间,又不落入任何传统窠臼。它是当代电影现实主义的典范,它给人带来的愉悦显而易见又神秘。从故事的设计到人物的选定都是注定电影质量的关键,而导演用自己的方式做到了。 导演: 理查德·林克莱特 豆瓣 8.5 IMDb 8.0 点击下方小程序,观看完整影片↓↓ 想要投屏、下载影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