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昨日记||向你鞠躬

 广场有鸟 2021-05-25

笔记时间:2021年5月24日

笔记地点:白沙小区  

全文4节,约1200字,有删节

山村小学,摄于通城县

01

上午第2节课上《一棵小桃树》,该课属于自读课型。


在介绍作者时,我说:

虽然课本上没有关于作者的介绍,但因为他是我最喜欢的当代作家,我买过他很多的书,所以要补充几点,请大家记下来:

一是原名贾平娃,这也是'凹’要读'娃’的由来;
二是籍贯陕西丹凤;
三是1953年出生,还健在;
四是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等,新出版的有《暂坐》,散文有《丑石》《月迹》等。

02

远走深圳的特级教师黎修远今日在群里分享了一个短视频,是一位教授给大学生讲聂胜琼的词作《鹧鸪天·寄李之问》。

教授重点讲的不是聂胜琼,也不是李之问,而是李之问的夫人,赞颂她有正确的价值判断。

“康德的三大批判的第三批判是什么?判断力批判。同学们,今后不管什么东西侵害到了你的利益,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有正确的价值判断。”

搜了聂胜琼:北宋都下名妓,生卒年不详。与李之问情笃。李归家分别后五日,她以此《鹧鸪天》词寄之。李妻见词而喜,助夫娶回为妾。《全宋词》存其词一首,即《鹧鸪天·寄李之问》。

搜李之问,几乎无痕迹。仅有的礼部郎中(属官)也是在讲聂胜琼的这首词提及。

有篇文章的观点,和视频中教授的观点相类似;

李之问读后,感叹欷歔,就把它珍藏在箱子里了。到了家中,不想被自己的妻子发现,无奈之下,李之问等待自己妻子的审判,哪料到妻子见其词语清新,殊丽可人,更被二人真挚情谊所感动,竟然自己动手准备好财礼,让李之问前去迎娶,从此一家三口,其乐融融。而李之问的妻子也成了中国文化史上很特殊的人物。

03

今天上午10时,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从直播中看到,亲临现场送别的群众络绎不绝。

从《看了追赶袁隆平灵车的20岁女孩,我顿悟什么是中国年轻人最好的样子》里得知,“一个1992年出生,毕业于郑州大学的女孩子,深夜发了一条微博。我正好在长沙办事。买了3000元的花,可以帮送,悼念袁爷爷,但不收钱。”

从朋友圈里得知,老家云水村的年轻人道古驱车200公里,去长沙送别袁爹爹。

关刀镇中心小学今日降半旗,全体师生默哀悼念袁爷爷。

诗刊社推出《送别袁隆平——所有的稻谷都低着头》专辑。“所有的稻谷都低着头”是诗人车延高诗作中的句子。全诗如下:

你的名字,土地会记住
人民会记住
每一粒米都是你的勋章
收获季
所有的稻谷低着头
向一个把灵魂冶炼成汗水的人
鞠躬

山夫兄说:“酒是粮食的精华我永远醉杀了也记得袁爹爹。”

我应:“没有袁爹爹,就没有这么多好酒喝!”

04

 下午和潮哥一起去洁城。

繁华的大街上冒着酷暑扫去很多广玉兰树叶和花朵。“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念起红楼诗句,很是唏嘘。

去潭下小学,向吴星校长了解蔚然奖学助教金发放情况。得知代课教师刘隽的事迹,表示敬佩。

顺路去九岭小学,正遇上学校放学,孩子们有序乘校车离校。和吴昀校长说些话。我们曾经在九龙坡一号一起培训过,算得是很好的同学了。

在山里吃过饭出来,19点多了。天还是亮的,溪水潺潺。

岸边桑葚还是红了。摘一枚都进嘴里,有些酸。

山村小学。摄于通城县

谢谢您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