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是打呵欠,可能是你的胆府出了问题,看国医大师仔细解读胆府(下)| 国医大师临证系列

 学苑中医 2021-05-25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国医大师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六府

“胆府”理论的临床意义(下) 

胆寒善怒、胆虚善恐,国医大师仔细解读你的胆府(上)| 国医大师临证系列

3.胆寒不眠

《备急千金要方·胆府.胆虚实》说:“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张氏医通·不得卧附多卧》载张石顽曰: “一少年因恐虚两月不卧,服安神补心药无算,余用温胆汤倍半夏(加)柴胡一剂,顿卧两昼夜,竟尔霍然。”临床上,每有用温胆汤加炒枣仁治疗失眠证而收到较好效果者。

4.胆热多睡

《太平圣惠方·治胆热多睡诸方》载有“治胆热,神思不爽,昏闷如睡(醉),多睡少起宜服茯神散.....《张氏医通·不得卧附多卧》说:“胆实多卧,热也,酸枣仁两,生为末,茶清调服。”

5.胆寒骨节疼痛

《备急千金要方·胆府.髓虚实》载有“治髓虚,脑痛不安( :脑痛二字,《医心方·治髓病方》引作恼,是当据改。痛恼,原注云:骨节疼也)胆府中寒,羌活补髓丸....”

6.胆寒齿痛

患者某,女,45岁,住武汉市,1975 年某月发病,右侧牙齿上连头角下及右颈剧痛不可忍,身体淅然微寒,面黄而无华,苔白,脉弦,以针刺止痛1天而复发,服二乌豆腐方无效,用温胆汤加白术服之痛减而右半身微麻如虫行,遂于原方再加党参、防风服之痛已而病愈,至今未复发。

7.胆郁善欠

患者某,女,50,家庭妇女,湖北人。1951年春,大病后形容消瘦,频频呵欠,苔薄而前部偏左方后有一蚕豆大斜方形正红色苔,脉弦细数,乃邪热内蕴,胆气被遏,甲木郁陷于阴分,少阳生气欲升而不能,治以小柴胡汤加黄连,剂而病已。

据上所述,可看出中医学的“胆府理论",是我国古代长期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学的“胆府",同中医学里的其他藏府一样,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临床医疗实践中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和现代医学解剖学上的实质脏器的胆囊是不一样的。现在有人把二者等同起来,用现代医学里的“胆汁注人肠中,帮助消化”的理论,来解释和取代中医学里的“胆主疏泄,帮助消化”之义,这是不恰当的。它脱离了中医学里“胆为奇恒之府,内存精汁,藏而不泻,气与心通,出决断,主骨所生病”的理论,从而使中医学临床上的“胆实善怒”“胆虚善恐”“胆寒不眠”“胆热多睡”“胆寒骨节、齿疼痛”以及“胆郁善欠”等失去了理论基础。这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实行中西医结合是丝毫没有益处的。

国医大师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

国医大师李今庸

临床经验辑要

李今庸

学苑出版社


中医学苑,让学医成为一种快乐~

中医学苑书友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