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秋闺思二首·张仲素

 古风泊客 2021-05-25
《秋闺思二首》   [中唐·张仲素·七绝]
其一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其二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秋闺思二首》,顾名思义,这是一组两首的秋天闺思诗。
其一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斜月透进碧纱窗照进来,月色下显得周围都光线分外深沉。女主人愁思环绕,更有秋虫悲鸣,泪水沾湿了衣襟。
碧窗:绿色的纱窗。“碧纱窗”的省称。蔼:古同“霭”,云气。寒螀(jiāng):即“寒蝉”,蝉的一种,比较小,墨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秋天出来叫。此处借指深秋的鸣虫。
碧窗斜月蔼深晖”,首句以闺房的景色描写,营造了怀人的幽怨氛围。
愁听寒螀泪湿衣”,夜深无眠只听寒蝉叫。不是寒蝉叫了思妇无法入睡,而是思妇思念自己的亲人无法入眠,泪流满襟。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在梦中,分明看到的丈夫所在的关寨,可是却始终不知哪条路才是通往金微山的。

金微: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唐贞观年间,以铁勒卜骨部地置金微都督府,乃以此山得名。是当时边关要塞所在。

为什么思妇会流泪?原来是思妇梦里见到了丈夫戍边的关塞,只是怎么也不知道到底哪条路通向金微山

首联是倒装句,尾联道出了答案:思妇极度思念戍边的丈夫,可是怎么也无法与丈夫团聚!

其二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秋天的夜里格外安静,空中没有云朵,听着时断时续的鸿雁声一直到天明。
秋天:秋日的天空。这是本意,非指季节。鸿声:鸿雁鸣叫的声音。
秋天一夜静无云”,这是视觉。说明思妇一夜都在瞪着眼睛望着秋天夜里的天空。
断续鸿声到晓闻”,这是听觉。思一直在听着时断时续的鸿雁声到天明。此句回答了为什么思妇夜里望着天空?倒装句也!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秋天冷了)想给丈夫寄些衣服,问了消息才知道丈夫所在的居延城现在又军队正在转移(这衣物该寄到何处)。

征衣:出征将士之衣。居延:即居延塞,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东汉有居延属国。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移军:军队调动。

诗人的写法非常巧妙。

首联写了听觉听到的鸿雁之声。而古有鸿雁传书传递消息一说。

尾联就表达了思妇其实是想把丈夫的寒衣寄给他,但是听说丈夫所在的军队从居延城关塞又转移了。唉呀,到底什么时候能获知有确切的消息(戍边丈夫的最终驻地),把这衣物寄到丈夫的手里?

这两首诗采用倒装的写法,从细节入手,表达了思妇对戍边丈夫的思念、牵挂之情。情感表达真挚细腻,具体实在。

《秋闺思二首》是唐代诗人张仲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第一首是平起首句押韵【平水韵:五微】七绝诗。其中按照现在的平仄要求,“见”应平,“关”应仄。

第二首是平起首句押韵【平水韵:十二文】七绝诗。其中按照现在的平仄要求,“问”应平,“消”应仄。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