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馀何以失败?——读《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涛儿—taoer 2021-05-26

陈馀何以失败?——读《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时间:2012-05-21  来源:历史春秋网  作者:纪大华 
  据《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张耳与陈馀皆为梁人,魏之名士,是一对“刎颈交”的好友。有一次,里吏鞭笞陈馀,张耳踮起脚以身护陈,自受笞。两人一同参加陈胜吴广的反秦起义军,在北略赵地中,武臣为将军,张耳和陈馀为左右校尉。后来,武臣立为赵王,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在武臣被杀后,张耳、陈馀拥赵歇为赵王。
  
  可就在接下来的巨鹿之战中张耳与陈馀这一对“刎颈交”产生了矛盾。张耳与赵王歇走入巨鹿城,秦将王离围之。巨鹿城中粮尽兵少,张耳多次派人与陈馀联系,要求得到他的救兵,但是握有数万兵马的陈馀“自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后在张耳的一再要求下陈馀派出五千兵,但全被秦军歼灭。由于项羽的破釜沉舟,解了巨鹿之围。后两人相见,又是一阵口舌。最后陈馀“脱解印绶,推予张耳”。两人从此分道扬镳。
  
  汉元年,项羽分赵地立张耳为常山王。陈馀得此消息大为愤怒,说:“张耳与陈馀功等也,今张耳王,馀独侯,这是项羽的不公平。”
  
  田荣叛楚,陈馀向田荣借兵,只为对付昔日的朋友张耳。田荣欲树党于赵以反楚,乃遣兵从陈馀。“陈馀悉三县兵袭常山王张耳,张耳败走”。在楚汉战争中,张耳弃楚从汉(与汉王有旧故),但他此时没有以陈馀为打击目标。
  
  陈馀打败张耳,收复赵地,迎赵王于代,赵歇复为赵王,赵王奖励陈馀之功,封为代王(成安君)。
  
  汉二年,汉王东击楚,派使者告赵,欲与俱。陈馀说:“汉杀张耳乃从。”于是汉王求长相类似张耳的人斩之,持头送给陈馀,陈馀才出兵助汉。
  
  汉败彭城,陈馀觉得张耳没有死,于是又叛汉。
  
  汉三年,韩信已定魏地,张耳与韩信“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这时,“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最终,汉大败赵军,斩成安君陈馀,禽赵王歇。(《史记·淮阴侯列传》)
  
  陈馀的失败,首先是因为他看错了历史发展的大势。他不明白,为什么巨鹿之战时,站在赵王歇一边就是对的?而在楚汉战争中,站在赵王歇一边就是错的?秦末农民战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反秦,在反秦时期的巨鹿之战中,站在推翻秦王朝的立场上当然是对的了。第二阶段的目标是统一国家,楚汉战争,也是统一战争,陈馀企图依靠旧贵族自立门户,当然是一条绝路了。农民战争中的两个目标已经发生变化,而陈馀却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不能与时俱进,这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陈馀不明白两个目标的变化,又是以高度膨胀的私心做基础的,他把起义变成了报私仇。
  
  在巨鹿之战中,陈馀未能及时救张耳,但陈馀并不负主要责任,因为秦朝的势力太强大,许多诸侯也都是作“壁上观”,更何况陈馀还给了五千兵呢?张耳过多的责备陈馀,是张耳的不对。事后,两个人说清楚了,谅解了也就没有事了。但是,矛盾却越来越大,陈馀断然带数百人“泽中渔猎”,打鱼去了。项羽的分封更刺激了陈馀,陈馀投靠田荣反楚,其真正目的是对付张耳。
  
  一个人一旦被私仇蒙住了眼睛,便看不清前面的路。由于要报私仇,陈馀就在何去何从的大是大非问题上犯了错误。他扶植并从属于六国旧贵族赵王歇,此时的赵王歇已经不是秦军围巨鹿时得到人们同情的赵王,实在是既被汉又被楚所遗弃的一个旧贵族;他从汉击楚,是因为汉为他报了私仇,杀了“张耳”;当他得知杀的是一个假张耳,立即反汉。出尔反尔,一会儿叛你,一会儿又叛他,以自我为核心,这种人怎得不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