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跌倒」,65岁以上老人因伤死亡首因!老人摔倒远比你想象更危险!

 hercules028 2021-05-26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因多脏器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5月24日,袁隆平院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袁隆平院士的亲朋好友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一起送别袁老!

一次意外跌倒

袁老逝世的消息一时间令许多人难以接受:身子骨一向硬朗的袁隆平院士,为什么会突然住院、病重过世?

据多家媒体报道,今年3月份袁老的一次意外跌倒,很可能严重影响了他的健康,袁老的离世也与这跌倒有关。

袁隆平院士的保健医生发声:袁老曾在今年 3 月10日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4 月 7 日,转到湘雅医院治疗,5月22日在长沙逝世。

预防老人摔跤

#预防老年人摔跤# 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很多网友表示:从没想过摔跤原来这么可怕。

说到摔跤,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爬起来不就好了。对年轻人来说是这样,但对老年人来说,摔一跤可能是致命的。

在我国,摔倒是 65 岁以上老年人因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平均每10人就有3~4人发生过摔倒。年龄越大,发生摔倒并因此受伤或死亡的风险越高。

所以也有人说:老人摔跤是人生的最后一跤。

摔跤的危害

摔跤最大的影响是引发骨折,最新权威研究表明,老年人摔跤中骨折比例高达31.79%,受伤部位主要是下肢(31.38%),其次是头部(22.46%)和躯干(20.71%)。中重度损伤占比为37.21%。

骨折中髋关节骨折最为严重,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其死亡率高达20%~30%,且致残率高,42%患者不能恢复伤前活动力,35%不能独立行走。

骨折本身多数并不致命,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却非常凶险。

老年人身体机能明显退化,同时很多老年人伴有各种老年病,而骨折后,长期卧床可能会引起致命性的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久卧容易引起褥疮;

消化系统也会随之经受挑战,营养摄入成问题;而心脑血管系统可能经此打击后,彻底停止运转。更有老年人,在旷日持久的治疗中,多器官功能衰竭。

这种种难关,致使跌倒成为65岁以上年龄的老年人因伤害致死的第一位原因。所以如果老年人摔倒,出现身体不适,一定要尽快就医。

如何预防跌倒?

#

老年人自身方面

1、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积极锻炼,推荐太极拳练习,研究表明太极拳能明显降低跌倒风险。

2、补充足够维生素D及蛋白质。维生素D和蛋白质,对骨骼和肌肉生长与维持非常重要。

3、 积极维持身体、心理健康,积极治疗老年病、骨质疏松症等,日常生活中肌肉的练习缓慢简单,循序渐进即可。

#

家庭与社会方面

1、多方面为老人生活提供充分的便利,例如灯光、地面防滑等。

2、多与老人交流沟通,维持好的心情。

3、积极防跌倒宣教,增强老人防跌倒意识。

4、社会环境等硬件设施的防跌倒改进等等。

跌倒时有个“正确”姿势

万一跌倒,记住两个推荐动作:1.拉扶住身边的固定物;2.用手撑地,尽量将摔倒后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这是降低伤害的有效方法。

摔倒时用手撑地,往往损伤的是腕关节,顶多导致尺骨远端或桡骨远端骨折。这种手臂骨折在护理上不需卧床,康复训练也容易做,更不会发生致命的并发症。

发生跌倒别着急扶起来

如果老人跌倒了,不要着急将老人扶起来!

对意识清醒的老人,最好先确认下老人无骨折、出血等严重外伤时,再小心扶起老人休息。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可以采取对应措施:

有出血——立即止血包扎;

有骨折——不要随意搬动,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有呕吐——将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道通畅;

有抽搐——移到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

对于昏迷或者意识不清的老人,要在采取对应措施的同时呼叫 120 寻求帮助。

年轻人出现摔伤怎么办?

65岁以下,其他年龄段人群,遇到跌倒应该检查摔伤的部位?该部位能否活动?如果摔伤了腿,但站起来后还能活动,说明未发生骨折,仅仅是表皮或软组织受到损伤,那可以放心。

若软组织的损伤,局部肿胀,局部压痛明显,甚至畸形,需到医院行X光确认有无骨折,注意观察肿胀局部的变化,并应适当休息,限制受伤部位活动。

若跌伤出现骨折现象,如肢体活动不能自如或明显受限,跌伤部位出现明显肿胀、畸形等,应用木板等固定骨折部位,并马上就医。

此外,对于成年人摔倒后受伤,不能因为当时不疼,就站起来活蹦乱跳就认为没事。挂号君建议,摔伤后先到医院拍片,明确创伤部位或颅脑是否有损伤。

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提倡一个“慢”字。转身、转头动作慢,起身、下床速度慢,行进与外出也要慢。

若老人不慎跌倒,一定不要急于起身,以防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尤其要提醒的是,老年人发生跌倒后,无论受伤与否,都要及时告诉家人或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