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hannel/UCv3KwaZkZPCPT7Nl6KYnnewIf you manage to get it | A hidden treasure YouTuber to subscribe今天这篇推送乍一看可能比较适合在学英国高中地理课程或者考虑申请英国大学地理系的学生,但事实上,我觉得这位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些视频的创作者所做的视频会对许多地理教育工作者都有启发。她今年两个月前开始陆续在每周二定期英国各所大学地理系的老师和学生进行直播访谈,目前已经可以在她的油管页面看到她与牛津、剑桥、UCL、LSE、杜伦等大学地理系师生的直播。https://www./channel/UCv3KwaZkZPCPT7Nl6KYnnew在今年疫情期间,她也做了许多在家复习、上学时可以阅读的书和值得使用的网络课程资源,也和一些地理人有就一些话题进行对谈、进行专题分享。https://www./channel/UCv3KwaZkZPCPT7Nl6KYnnew但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她对学习A level地理课程(注重考生对case study的掌握,比如分析图表和写essay的能力)的五个小贴士,也是她最早开始做这个油管账号的时候录制的系列视频,推荐观看视频的在学A level地理的人可以考虑: 比如Vox VICE Financial Times Economist 她列出的前三个是 (英国)地理协会出的Geography、(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出的Geographical 以及Hodder Education出的Geographical Review比如 BBC news daily email 和 Economist 经济学人Ghosts of the Tsunami by Richard Lloyd Parry Half the Sky by Nicholas Kristof and Sheryl WuDunn比如BBC radio 4的costing the earth 以及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 Ask the Geographer 她不仅分享这些看上去好像不是很干货的内容(几年过去了,我对只想要找对方要干货的人态度依然是忍不住翻白眼),她也分享考试的复习技巧、大纲之类的(我也觉得这些不是不重要的,在应试时是需要的)。但我之所以选择用这个创作者作为GEO的 「科学上网学地理系列」的原因,就是因为你学地理在学的不是一个个主题(topic),而是你形成看待事情的特有角度(lens),这也是为什么基本上大学的地理系在面试的时候都或多或少会期待你像地理人那样思考(think like a geographer),而不是背出什么数据或者事实。要能够形成有地理特色的思考角度是需要一个人不断学习,并且不断结合实际去运用才逐渐会训练形成的。以 A level为例,就依靠课本那一点儿考官都看了七八百遍的案例,很明显是无法在纸笔测试或大学的面试中有好的成效。因为地理看的是这个世界(world),是我们所生活着的这颗星球(Planet Earth),而不是常被有意误读为字面意思的文件或课本。https://www./watch?v=AWQZdPelSU8其实在我们国内的中学地理课程中,我所体会到的课程改革也是在朝着一个更加开放的、与真实世界产生连接的方向在前进。不过有的时候,总还是因为一些人本身对地理的一些术语以及文本的解读能力可能走偏,所以在应用时也就容易看起来失之毫厘,甚至看起来“严格执行”,但在一定程度也充斥着误会、曲解。地理可以做的实践明明无处不在,却依然会有学校和领导、甚至一些老师自己也以为是要去到野外,城里的学生要带到很偏远的地方感受艰苦。我不觉得不可以,只是有些舍近求远了。我在想最早提出“地理实践力”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是不是更像是不仅在异地、旅行中,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很熟悉的地方也可以找到一些新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某件事情从地理的角度来看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简单来说,对地理实践力的训练是不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就有运用,就有许多可以应用地理的机会在。我不是不支持研学旅行,但是研学旅行在我的理解中,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选修地理的学生,不应该更像实地考察多一些么?我总还是觉得学生可以做更多,也应该被要求承担更多。我也不是反对把课堂搬出教室,但我觉得现在目之所及,似乎总是对老师个人的要求很高,却对学生所要做的事情与准备不够有充分的挖掘与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就还是处在一个被投喂的位置上,明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仅应该也可以多承担一些对自己体验的这个课程的制作与实践。我看到也知道一些地理老师们负担很重,然后就会开始想这些负担与压力,应该是在这一个人的肩膀上吗?我们这个地理教育从业者的社群,就没有更多的可以做的去支持老师的人与团队存在吗?做研究除了评价、衡量之外,是不是也可以有更多支持、支撑性的功能? 这些思考促使我采购Why study geography这本书(下周一寄出一批😁),也推动着我开始不定期更新「科学上网学地理」系列,同时当然也激励着我继续去认识更多学(过)地理的人:你愿意和我聊聊自己与“地理”的故事吗?我有一个和许多人不太一样的地方,我觉得很多事情都没有必要比较,甚至不存在分出高低优劣的必要性,但不是不可以放在一起来看看。很可以多向外看看,东张西望一下,放在更广阔的时空中去解读,这样做是为了把思路打开,让自己和更多人知道还存在哪些发展的可能性,自己目前还有哪些可以提高的地方,可以去哪里借镜。学地理的人应该都或多或少都有意识到一件事情/某个事物独特并不代表ta就没有和其他事物相通的共性、相似的地方,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GEO的读者以及我都不妨可以多想想:若有志于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地理教育生态,你我还可以做些什么?1/大学地理系的师生可以更积极地用社交媒体(比如直播)介绍地理学、地理系 - 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宣传方式很重要 2/地理学习在听新闻、读书时都随时发生,成为学习者积累的案例(case study)- 有一个自己的地理案例本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