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民歌“三里五个音”“十唱九不同”,丰采多姿、绚丽夺目,是一座深埋的文化“富矿”。近年来,笔者有幸接触到部分赤壁民歌,感触良多,时不时也小咏一曲,颇为惬意。传唱赤壁民歌,如同走进“时空隧道”,让人惊艳万分,暂且从四个方面一窥其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 一是折射挚朴浓郁的乡土气息。赤壁民歌的歌种体载较多,有号子、山歌、田歌、船歌、小调、灯调、风俗歌、儿歌、摇儿歌、生活音调等十类。无论是听唱哪一类,都有一种浓郁而古朴的乡土元素和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如孟姜女小调《十二月花明》:“五月榴芳是端阳,苍蒲艾府赠雄黄,路上行人有多少,不见我郎万喜良”,短短七言四句,如一幅风俗画,生动勾勒出端午石榴怒放,千家万户插苍蒲、挂艾草、洒雄黄,行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生活场景,体现出赤壁民歌的美学精髓。又如《谁说单身好》:“单身么事好,出门一把锁,进门一把火,想起单身真难过;家中冇动烟,有朝回来看,满锅灰只钻;火钳操了操,一操虫只标,把我魂儿吓掉了;缸里照几照,听到青蛙叫,把我急到心直跳;床上摸几摸,摸出个蜘蛛窝,吓到我往旁边躲;灶里扒几扒,扒出条乌梢蛇,把我吓到上长沙”,围绕“单身之苦”,不惜笔墨,极力渲染铺陈,趣味盎然,乡土气逼人。再如《黄牯生个水牛婆》:“唱歌莫唱你白哒歌,风吹石头滚过河,高山岭上鱼生仔,急水滩头鸟做窝,黄牯生个水牛婆”,以歌唱形式,灰谐地比喻那些违背自然规律而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特别接地气,特别富有生活情趣。 二是生动再现火热的农耕场景。随着现代农耕机具的大量使用,传统的农耕文化与我们渐行渐远。而赤壁民歌,却能生动再现那“醉”似诗画的农耕场景。如《车水歌》:“六月天气似火烧,车水大哥莫心焦,盐鱼咽饭饱饱吃,脚踏车头慢慢摇,清水飘飘养禾苗”,廖廖数语间,农人脚踏水车头、清水汩汩流的画面便跃然纸上。又如《栽田歌》:“栽田莫栽冗长坵,田边难扯坑难修;栽田要栽路边花,十人路过九人夸;栽田就要栽过畈,斗田能够打八石”,生动记述出农村人民的栽田感悟和出好活、夺高产的殷切期待。《想起长工好伤心》:“三月长工三月天,肩膀搬的弯犁辕,左手赶个黄花牯,右手拿的赶牛鞭,急急忙忙到田边”,以白描手法,生动表现长工急匆匆赶去犁田耕地的场景。再如《打麻歌》:“郎在林中打起麻,姐中房中喊喝茶,我一日难拔三根杆,三日难剥九两麻,哪有闲工来喝茶”,生动再现打麻人一边高声哼唱,一边争分夺秒劳作的打麻场景,艰辛的劳作似乎陡然间变得轻松而富有诗意。 三是较好保留原生的乡音古韵。随着普通话的广泛普及使用,方言逐渐被同化侵馈,再加上发音记载困难,方言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赤壁民歌,因以方言发音方式传唱,较好保留了一些原生态乡音古韵,虽然土得掉渣,读起来倍感亲切,具有独特厚重的文化魅力。如小调《谁说单身好》中,唱音为“喀蚂”的即为“青蛙”,唱音为“庂居窝”的既为“蜘蛛窝”;唱音为“朋友伙计约残哒”中的“约残哒”即“约坏了”,这“残”字的用法今天也偶有所见,如“病得残了”“活残了”等等;又如高腔山歌《昨夜恋姐恋得忙》中,“一脑挖到神案上”,“挖到”即“撞到”“碰到”。这些方言俚语,有的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甚至血脉,一代一代得以传承;有的却在不经意间早已淡出我们的生活,难觅其迹。而民歌的传唱,成为我们研究古韵方言的“活化石”。如长篇叙事歌《贩茶歌》中,唱音为“车抢”的,其实是一种麻制长臂布袋,记得小时候人们常将杀完青的老茶装于其中,扎好口子后呈圆球状、冒着热气,茶农将其置于宽大厚实的木制揉台上,用脚反复揉制加工,出袋晒干后即成为青砖茶的制作原料;唱音为“车本钱”的,指的是借贩茶叶的本钱,“车”即“借”,若是今天再用,怕是很多人要“不知所云”了。 四是灵活运用多种文学表现手法。在赤壁民歌中,较多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烘托、引典等多种表现手法,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如小调《十盏酒》:“一盏酒把话提,姐劝亲哥莫嫌妻,自己的妻子长江水,别人妻子屋上雪瓦上霜,太阳一出不久长。”分别以“长江水”和“屋上雪瓦上霜”为喻,劝诫男人不要嫌弃自己的妻子,说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如《贩茶歌》:“送郎送到胶树林,手把胶子说事情,姐乐哎乐吔,哥莫学胶子黑良心;送郎送到屋边旁,一对斑鸠就地坐,姐乐哎乐吔,哥你看斑鸠两公婆;送郎送到苦竹林,手把苦竹说事情,姐乐哎乐吔,哥莫学苦竹亏良心”,歌中以“胶树”“斑鸠”“苦竹”为喻,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千叮咛、万嘱附,表现出对郎儿一片痴情。又如《姐见情歌心也寒》:“日头落水又落山,好似鳊鱼上陡滩,鳊鱼上滩刺也软,蛇见雄黄腰也酸,姐见情哥心也寒”,这里运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表达到对情哥的极端失望和寒心。高腔山歌《十二月采茶唱古人》,每月引用一个典故,内容特别丰韵,信息量很大。如“腊月采茶大雪下,隋唐出了李元霸,恨天无把不能举,恨地无款无法抬,只当冇带阳寿来”。小调《十绣》也是这样,每绣引用一个典故,语言精练、典雅风趣、含蓄有致,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心心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