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机农耕:农民是植物世界观的体验者

 3O有机农业 2021-05-28

推文第1164天

视频:第五届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开幕式

开幕式上,中国农大、山西农大分别与大同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灵丘县人民政府与太原理工大学、重庆国金建设集团、上海嘉士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灵丘生物产业园共建及授权建设运营投资协议。

【作者简介】曹山明,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新农村文化管理委员会副会长,耕读大学授课老师。

01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农耕哲学?

中国农耕哲学的基本概念、逻辑与核心思想

中国文化是农民文化。中国历史是农耕的历史,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中国人三代以上绝大部分是农民,农耕实践是植物世界观的体验活动,无论古今,农民起才能定乾坤,农民安居乐业才能天下安宁,乡村稳才能江山稳。

中国哲学源于农耕哲学。最早起源于三皇五帝,他们建立了最初中国的农耕社会,创立了中国农耕文明,当然其中就有了最原始的农耕哲学。先秦百家之根均在农耕哲学,后来的儒释道可以融会贯通,根也只有一个,就是农耕哲学。耕读传家,格物致知,“天道”自在“人心”,道法自然,自然是农耕哲学的根据,自然不灭,农耕哲学永存。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仁良村,一位农民在田间劳作

农耕哲学是农民的哲学,熟悉农耕哲学以后,我们就会了解农民是怎么想的,农民为什么这么想,农民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什么,在本源找到答案后,现实中的好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中国农民很智慧,比如刚刚的分享人——甘肃定西合作社的强彩霞社长,她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不影响她说服农民们一起组建合作社,这便是农民智慧的体现。

中国农耕哲学的目标

中国在远古时代就开始农耕了,神农氏教先民耕种,有了农耕文明才有先秦的百家争鸣,才有后来的儒释道等思想分支;道、阴阳,五行、乾坤、天干地支、天、地、人、气等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概念,而这些概念与农耕活动息息相关;儒释道归根到底讲的都是“道”,这里的“道”就是指农耕文明中的自然规律,道是理的基础,先有道后有理。


天时地利人和、天人合一、农时、耕作、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循环、天道自在人心等思想和行为指导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逻辑存在,这些都是中国人显而易见的公理,但是外国人可能只知道有这种概念,却听不懂,想解释也说不清楚。因为这种概念所指的对象和西方哲学是不同的,西方哲学的概念是具体事物的抽象,而中国哲学的概念是具体事物运行状态的抽象。

中国哲学的概念就如春夏秋冬概念,它们代表的是一年的四个季节,但季节内的任何一天都不能成为该季节的标准一天,春夏秋冬是一年天气变化的四种状态,每一个人对四季都有自己的认识,有自己认为的状态,各不相同,但不影响我们用四季概念进行沟通。但在西方哲学中的概念,绝大部分是描述事物特性的,而不是事物变化的状态,换句话说,西方哲学所定义的研究对象一般不具有变化特性。西方哲学所定义的概念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

中国农耕哲学的目标就是将这些中国传统哲学概念统一到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内,它们共同形成了中国农耕哲学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要素,是中国农耕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法自然是中国哲学遵循的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则,自然过程和结果则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和行为检验的依据。

众所周知,中国农耕历史比国外悠久的多,但是现在是外国人来教中国人如何种地,说明我国农耕文明已经岌岌可危了,其中最关键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和西方哲学相媲美的自己的哲学体系。

02

东西方哲学逻辑思维差异

造乡村VS培育乡村

西方人是线性思维,中国人是循环思维

中国哲学研究的是如何生长,所以说西方人的东西像造房子一样,是可以叠加起来的,而中国人的东西是从地里长出来的,需要将事物长的过程和条件描述清楚。西方工业品做好后,样子不会变,但是中国人研究的是有生命的东西,时时刻刻都在变,中国哲学需要认识的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即“道”,而“道”的存在形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道”存在于所有自然之物中。

王阳明的“格物致知”,实质不是探究某物几斤几两、多长多宽,而是总结事物的自然规律,认识整个生命生长过程,如此,随着认识事物的量的积累,就可以慢慢认识世界所存在的“道”了。

泰勒斯

大约生活在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8年

西方哲学的起源也是自然哲学,西方哲学的始祖泰勒斯(Thales)所留下的两个命题,涉及了早期希腊哲学的两个重要问题,即万物的“本原”问题和自然之运动变化的内在原因或动力问题。

“本原”是西方宇宙论的核心概念,也可以说是西方哲学史的第一个哲学概念。所谓本原,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界定,说的是“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由它而存在,最初由它生成,毁灭后又复归于它,万物虽然性质多变,但实体却始终如一”。[ 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21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从泰勒斯提出到最后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提出原子论,创立原子论哲学,希腊哲学最终将哲学归于对物质的认识。

在希腊原子论哲学的引领下,形成了现代物理学与化学以原子、分子为核心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体系,是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中国农耕哲学之物不是机械之物,不是简单的事物,而是生态之物,是有着自然规律的事物,是乾坤一体之物,是意愿和行为统一之物。

中国古籍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并不是具体的金子、木头、水、火和土块等物质材料,也不是具体的物质元素,而是取其所代表的特性。“火曰炎上,水曰润下,金曰从革,木曰曲直,土瑗稼穑”,是事物具有的五种不同的特性。五行概念从三皇五帝开始,到现在已经传承几千年,农耕中医风水都源于五行理论,也使用五行理论,但直至今天,对这五行概念的明确描述依然没有真正的统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这不影响中国人在五行概念基础上讨论问题。

中国哲学是乾坤一体:乾是可以产生具有自然规律的东西(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哲学抽象,坤是提供乾的载体事物存在和生长变化所需的环境和资源的哲学抽象。如,我们常说的“天行健”,就是具有自己把自己带起来,不断运行,即具有自然规律,能够本自具足运行的事物的能力;“地势坤”,给万物提供物质资料和生长环境,厚德载物,能把乾支起来,二者是相互配合的关系。

西方哲学的逻辑关系是你跟我之间的关系,先把对你和我定义好了,不会变了,接下来你跟我之间什么关系就确定了,也不会改变了,就可以进行逻辑推理了。西方哲学关系像牛顿力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研究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而不研究事物内部之间的关系,因为事物一开始的时候就被定义了,西方的物质探索到本源的时候便不往下走了。

而中国哲学的逻辑关系认为大家都在变,我的变是因为我内部变了,你的变是因为你是开放的,会受到必然和偶然的外来因素的影响。要知道一棵树是如何长的,需要知道它的内部如何变化,也需要知道它的外部如何变化。这种变化通过在古代通过五行来描述。

什么是“八字”?八字是年月日时上所对应的天干地支的八个字,你的出生时的“八字”就是你在天时系统的起始点。正如树一样,知道了什么时候种下的,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这就是算命的本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人是落地生根、世代定居的,农耕的人被栓在农田中,一辈子人是不动的,生活随着天时、农时而进行,因此“命”是可以被算出来的,而现代人的命就不好算出来了。

关于算命与改命,《了凡四训》是个典例。明朝有个人叫袁了凡,曾经遇到一个算命很准的人,说他未来的事情全部应验。当时袁了凡心里就有了一种“顺天应命”的人生态度,觉得人的一生全部都是注定的,所以随它去,自己也不去努力。有一年,他去拜访一位名叫云谷的禅师。云谷禅师对他说:“你知道吗,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修养内心,增加道德,就可以改变命运。”从那天起,袁了凡每天都提醒着自己不放任。多年以后,袁了凡改变了,不仅儿孙满堂,而且功名满满,是历史上少有的“文理全才”。

生态哲学:中西方哲学融合的途径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说西方哲学是错的,也不能说中国农耕哲学是错的,因为中国是唯一的五千年文明传承下来的文明古国,如果这种文明逻辑是错误的话,那问题就大了。唯一的结果就是西方哲学和中国农耕哲学的属性不同,西方哲学属阳,中国农耕哲学属阴,如果把中西方哲学通过一种阴阳调和的逻辑配置在一起,那么产生的结果便非常奇妙。

乡村振兴有两个方案:造乡村与培育乡村,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

造出来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农民想要的东西,只有把农民动员起来,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农民创造自己想创造的东西,乡村才能振兴,才能长久保存下来。

城市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从西方近代史来看,城市起源于大工场(不是工厂),工人集聚形成产业,构成城市。乡村是中国先民的美好生活乐园,有许多传统乡村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老百姓在那里繁衍生息,没有任何的污染和废物存在,在一个小区域内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目前城市的好多生活方式不可持续,真正的美好生活在中国传统乡村。

城市的垃圾可以往乡村填埋,但乡村的垃圾没有地方去。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到,术和器一定是末,是“道”拿来用的,我们不能让“术”“器”主导我们的思想,要让我们生活的更美好,可持续发展,不能本末倒置。“道法术器”运用好了,便可以把东西方哲学柔和到一起。


天地人结构

天地人是中国古人认为的宇宙的结构。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是人。但从哲学角度来看,天时地利人和是什么?天时是天体运动,地是地球。地球上刮风下雨,以前属于“天”,现在属于“地”。刮风下雨是地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结果,是在地球表面的作用,有专门的课程体系研究,如地球物理学、气象学、大气物理学等。

钱学森在《第六次产业革命》中提到过“大农业层”,即太空电离层到地壳。这是整体的“地利”概念,对于地球上具体事物而言,中间的“人”其实代表万物。地球上由于经纬度不同,不同地方“地利”是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也使得农作物不一样,人也会有差异。“人和”是指“地”上生长出来的万物,包括人,必须配合、顾及环境来生存。

有了电灯不知白天黑夜,而中国传统农夫是靠天吃饭,闻鸡起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习惯和现代社会不一样,由此产生的思维逻辑也与西方不同。西方是可复制的实验思维,结果是在一个特定环境内通过特定程序可以重复实现,而中国传统农民生活在天地之间,是一个开放式环境,“天有不测风云”,结果不会完全按照人们的预期发生,并且有可能颗粒无收。

所以,传统中国人的行为是随机而行的,尽力而为,并随时都有面临灾害的准备,久而久之,养成了中国人储存粮食物资和财富的习惯;而西方人强调按规则生活。

最后,分享一下植物世界观的内容:

03

为什么说农民是植物世界观的体验者?

道法自然与生生不息

中国农业从神农氏至今,整个乡村就是生生不息的小生态圈,没有垃圾,所有的废弃物都可以得到循环利用,西方人认为人类高于自然,中国人一开始就是认为天地之间万物是平等的。

中国农耕社会的建立,使中国农民面对强大的自然现象只能逆来顺受,同时常年的农耕劳作,很容易把自己代入植物的身份感受世界的变化,形成了所谓的植物世界观。只有在自然中才能充分了解自然,将自己代入植物之中体会自然,彻底放下人类的主观,比如把自己当成一棵树在野地里通过雨雪风霜等感受天时、地利的存在,体会自然,感受自身对天时、地利的响应,感受自身存在的自然动力,掌握自然规律,便能道法自然

谁能有这样的经历与体会?中国农民。中国农民一年四季在地里,承受着像植物一样的感受,感悟四季轮回,是最好的农耕哲学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他们的智慧也来源于自然。所以,可以说农民是植物世界观的体验者。

植物世界观看到的世界,得到的结论和西方哲学对世界的认识是完全不同的,西方哲学“我思故我在”,是绝对的主观主义认识,是由假设和公理推论出来的对世界的认识。

广西旱区持续降雨 农民田间劳作

生生不息是农耕哲学的指导思想,实现生生不息才是哲学的目的。“生”是农耕哲学的核心,是本自具足的表现,也是天人合一的结果,古人很早就明白自己有“生”必有“死”,所以,中国的老人总是早早地给自己准备好寿材,这是“好死”,只有“不得好死”才是骂人的话。所以,中国农耕哲学是关于生命的哲学,关于生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哲学,而生命相关的事物不仅仅是人类,而是世间万物,人类是和万物,和自然是同生共荣的。

【关于中西方哲学的区别的更多内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次有机会再交流】


【拓展】

接下来,让我们借助英国BBC《植物王国》具体看看:

植物的世界是怎样的?

我们往往没有注意到植物戏剧性的行为

因为在我们看来它发生的这么慢

但是如果把时间压缩和加速的来观察

以植物的视角

他们的世界就壮观地活跃起来了

来源 / (ID:

音频整理、排版、美化:3O有机行者·滔小小

转载、投荐稿请加微信:yga565431

依托耕读大学专家智库,开设有机农业实用课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