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智无欲

 百岁无疾的秘籍 2021-05-28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我们一起颠覆式破解《道德经》全部奥秘,复兴黄老正统传统文化,欢迎加盟合作!

老子.公刘版

下卷

中国哲学第六问:

爱民治国,能无智乎?

怀抱着一颗真正爱民的心治理国家,能不采用庸俗低下的智慧吗?

中国哲学第六答:

第十三篇 , 小国寡民 

采用使国家的强权意识减弱广大民众的欲望减少的治国理论


第七十八章,无智无欲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盗贼多有,法令滋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智无欲。

说明

1“人多伎巧,奇物滋起,人多利器,国家滋昏,盗贼多有,法令滋彰,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在通行本的《德经》卷的第五十七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德经》卷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通行本主流译文

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下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2“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智无欲”在通行本的《道经》卷的第三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道经》卷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通行本主流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致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公刘本经文注解

人多伎巧1,奇物滋起2,人多利器3,国家滋昏4,盗贼多有5,法令滋彰6,天下多忌讳7,而民弥贫,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8实其腹9,弱其志10强其骨11,常使民无智无欲12。

1,人多伎巧:人,人民。多,拥有多余的,拥有多余无实质用途的。伎巧,技术。

2,奇物滋起:奇物,非正常的事物,形的事物。起,兴起。

3,利器:指杰出的人才。

4,国家滋昏:国家,国家政治。滋,增添。昏,昏庸。

5,多有:多,多出,超出正常水平。有,出现。

6,法令滋彰:法令,法律、政令等的总称。滋,增多。彰,明显。

7,天下多忌讳:天下,国家统治。忌讳,禁令。

8,虚其心:虚,使……虚空。其,指人民。心,思想。

9,实其腹:实,使……充实。腹,肚子。

10,弱其志:弱,使……变弱。志,斗志,战斗的意志。

11,强其骨:强,使……强壮。骨,体魄。

12,无智无欲:无,没有,智,超出正常的智慧,畸形的智慧。欲,超出正常的欲望,形的欲望。

公刘本译文

人民拥有多余无实质用途的技术,奇怪的形事物于是滋生兴起,

人民拥有多余无实质用途的人才,这只会给国家的政治增添昏庸,

非法取得的盗贼超出正常水平出现国家的的法律条文增加明显,

国家制定超出正常生活的禁令,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就会越来越少,

因为这样的道理品德和智慧高尚的圣人实施统治,使人民的思想感情空虚而肚子充实,

使人民斗志减弱而使人民的体魄强健,总是让民没有形的智慧和没有的欲

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