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常用腧穴临床发挥》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前几天,我收到一位读者朋友的留言。 她告诉我,她经常看我的文说,学习到了不少中医知识,十分受用。只是,由于她胃不好,从前还得过肾炎,所以不敢贸然喝中药,也就从未曾看过中医。 不过尽管如此,她还是希望能用中医的办法帮她解决目前的难题:这就是因为恋爱失败和找工作的事儿(估计她是个大学生),她大半年以来一直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吃不下饭,胸闷,晚上睡眠质量差。她觉得,这样下去肯定会出大问题。 看到这样的留言,我心里也替人家急。我的脑海中,首先想到了一组穴位。我以前把它看成“疏肝铁三角”,对于部分郁证患者比较适合。我说一说,就当成对上面这位读者的关切吧。 三个穴位,分别是膻中穴、内关穴和足三里。 膻中穴,就在我们胸膛正中线上,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内关穴,左右各一,前臂掌侧,腕横纹往上两寸地方。两寸是多长?你三横指的宽度,基本就是两寸。 足三里,很好找,膝盖弯曲成直角,膝眼向下量四横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即3寸的位置,就是足三里。足三里左右各一。 这三个穴位,怎么用呢?最正统的做法,是针刺。普通人,不会针刺,怎么办?用手指点压。从膻中穴开始,每个穴位每侧顺时针揉转点压200下,每天早中晚各操作一次。尤其是夜里睡觉前,务必操作一次,长期坚持,就会见到一定效果。 利用这组穴位,还有一则医案,曾经发布在《北京中医》杂志上,医家为当时北京中医学院的前辈。患者是女性,42岁,因为工作不顺而情志抑郁,精神恍惚,饮食不佳,伴随胸闷、胁痛、胃胀、嗳气、睡眠不好、乏力等现象。舌红,苔薄黄,脉弦细。当时,就是利用这三个穴位,以针刺的办法调治,治疗六次以后见效。 我说一下这里的道理。 其中的膻中穴,是人体八会穴中的气会穴。中医在治疗一切气机不畅所致疾病的时候,都会用到膻中穴。它是人体调气的总开关。肺气、胃气、肝气、心气出现郁滞不舒,它都可以调节。 其中的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有很好的安心神、理气机的功效。中医常用它治疗心绞痛、郁证和癔病。尤其是在治疗肝郁气滞导致的情志抑郁不舒时,内关穴几乎是必用的穴位。也许你会奇怪,心包经上的穴位,怎么可以疏肝理气呢?原因是,肝为母脏,心为子脏。肝气不调,可以通过调节子脏应对。“实则泻其子”,就是这个道理。 其中的足三里,我们都知道,有健脾养胃的功效。肝郁气滞的人,往往脾土受克。所以,通过刺激足三里,起到健脾之效,可以防止肝郁进一步伤正。另外,也可以通过健脾土,来养肝木。只有脾胃生化充足气血了,才能进一步滋养肝体。增进肝气的柔和条达。 总而言之,这三个穴位配合,对于长期精神不快,苦闷抑郁导致的胸闷、失眠、多梦、便溏、食欲差、胁肋胀痛、胃胀、嗳气、心慌、乏力等一系列问题,有调治作用。对于生活在快节奏下的当代人来说,是养生的有效办法。 当然了,我说过,这三个穴位,最好是利用针刺的办法来刺激。如果用指针疗法刺激,尽管也会收效,但肯定来得缓慢。这就需要我们形成习惯,长期坚持。按压的时候,别嫌疼,以能耐受的最大力道来进行。与此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方式。 好了,这个办法,我就说这么多。希望这一点小小的知识,能够帮助你改善心境,调节身体。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