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人如何通过读书赚到第一桶金?

 訫已 2021-05-29

1 

从前有一个程序员,不满足于朝九晚五的生活,业余时间参加各种读书会,自己也去写拆书稿。

利用周末的时间流窜于长三角各地,参加各类读书会,想办法机会在沙龙和线上社群做各种分享。

最多的时候,两天能有4场分享和直播,一天只睡5个小时。

结果哪知道一两年之后,他不仅在简书上成了粉丝最多的“简书一哥”,而且还写出了自己的《洋葱阅读法》自己也成为当下最火的知识网红之一。

这个故事,说的不是我自己,而是我的好朋友 《洋葱阅读法》作者彭小六的蜕变故事。

我的读者里面也有一批人,想要通过阅读去实现个人的成长以及变现。

但是普通人阅读变现面临的问题:
--觉得自己不够好
--读的太杂,没有打造专业人设
--没有持续输出,也没有变现最小产品

今天的这篇文章就是写给这些读者,帮助大家迈出阅读变现的第1步。


2

如何克服阅读变现的第1个卡点:觉得自己不够好。

我有一个学员是从互联网大厂出来的,她现在做的方向是情感咨询,她自己不仅有系统学习过心理学,本身自己的亲密关系处理的也还不错,跟老公很恩爱。

但是真的要让她去写一些情感方面的文章,拍一些情感方面的短视频。

她内心是有特别大的卡点的,觉得自己还不足以去做一些内容输出,还想再多学习几年。

因为毕竟专家背景类的有洪兰教授,讲幸福的海蓝博士,情感类的博主里面,像周小鹏、宏桑都做得不错,而且都已经有全网百万以上的粉丝,自己还有机会吗?

然后我就跟她讲了一个故事,我说,马云的演讲是不是比贺嘉老师厉害?当然比我厉害。

但是你拿一个亿去找马云教你演讲,你看马云会不会理你。

我跟她讲完这个故事之后,她马上就明白了。

专家更擅长理论,大V更擅长传播,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可以给客户更好的陪伴。

其实所在的领域里面有更有影响力的大V,也不影响你去做客户身边,陪伴她们的情感咨询师。


3
读的太杂,缺少专业人设

在朋友圈里输出自己的读书笔记,是一种打造专业人设的方法。

05-06年我刚上大学那会,作为一个伪文艺青年我会混南昌豆瓣的圈子。

除了跟一帮文艺青年,在盗版碟店里看库布里克。

还会用打零工的钱,请大家一起吃烧烤,喝糖水。

跟这些豆瓣上的朋友打拖拉机到晚上12:00,我会翻宿舍的院墙回宿舍。

但这一点不影响,我也是一个爱读书的好青年。

有段时间书看的太杂了,突然觉得读书好像没有什么用,我请教了一个豆瓣上开线下书店的网友,他跟我说:“贺嘉,书不是你这么读的。”

读书有时就像吃东西,如果吃的太杂,是会拉坏肚子的...

他给我推荐了一种方法叫做主题阅读:

比如研究人性,那就集中看1-2个领域的书,然后去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

比如心理学方面的《自卑和超越》《原生家庭》。
比如投资心理学方面的《投资的怪圈》、《交易制胜,掌控市场的心理学》。

我会发现:
人的愤怒,正是因为对自己无能的一种恐惧。

我们在投资当中产生了损失,我们会特别的恐慌,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可能是一个愚蠢的人。

恰恰是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愚蠢,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损失。

当心理学和投资这两个看起来不相关的领域,在人性这一个点上产生交融之后,就特别有意思了。


4 

普通人阅读变现的第3个卡点:没有持续输出

读书笔记输出至少有三种形式
--100字左右的读书心得,用来发朋友圈
--知识点+金句的摘抄,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
--把自己面临的问题和书中的知识结合起来,写成可传播的文章。

--100字左右的读书心得,用来发朋友圈
读书心得可以包括一个书里你最有感触的知识点。
再加上你的一段感悟,不用太长,只要坚持每天写上100字即可。

发圈模版是:书中一句话+你的2句话感悟
比如读完《汉米尔顿传》,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创造共识的能力,其实就是一种印钞的能力。”

图片

我发完朋友圈之后就主动有人问我,老师你是有什么新的课要卖吗?

--知识点+金句的摘抄,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
早期我在豆瓣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基本上就是最简单的摘抄本书里我感受最深的10句话写下来。

而且强迫自己一本书如果在一周之内没有看完,以后就不允许再看,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基础阅读量。

--把自己面临的问题和书中的知识结合起来,写成可传播的文章。
第3个阶段的读书笔记,是把现实生活当中自己碰到的问题和书中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形成二次传播来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比如我的这篇文章:

“有钱人不会告诉你的21件事”。

这是我阅读一本《富豪心理》我感受最深的21个点,结合身边的例子写成的一篇内容。

最早读书的时候,我舍不得在书上涂涂写写,也舍不得去做一些折页。

直到我知道了某些伟人的阅读习惯,他不仅会在书上画和做笔记,而且会反复重读一本书。

在相应的页写上自己对于这本书的理解,和对于当下问题的思考。

我也会开始,更多的在书上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灵感。
读书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