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殿堂 | 小家碧玉——乾隆玻璃艺术品欣赏(1)

 aoshima 2021-05-29

众所周知,清三代官方制作的艺术品从精美的角度讲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其中最大门类肯定是清三代官窑瓷器,其次,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小门类——玻璃艺术品。因为乾隆时期的玻璃艺术品生产量最大、艺术水平也最高,所以,整个清代的玻璃艺术品基本上被“乾隆玻璃”代言了,因此乾隆玻璃泛指清代全朝的玻璃艺术品了。

北京故宫的网站上对乾隆玻璃是这样介绍的:

玻璃器,在明清时期又称为“料器”。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玻璃器是在西周时期,虽然中国的玻璃制造工艺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但在清代以前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状态。清初,当欧洲制造的晶莹的玻璃制品传入我国后,乐于接受外来科学技术的康熙皇帝决心生产和制造中国自己的优质玻璃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他请来德国传教士兼技师纪理安作技术指导,建立了清宫玻璃厂,从此开始了宫廷御用玻璃器的制作,一直生产到清朝末年。当时,主要来自山东博山和广州等地的能工巧匠们,与来自欧洲的技术人员如格林、纪文、汤执中等一起,依靠皇家雄厚的资材,凭藉自己高超的技艺和智慧烧炼出了色彩丰富、质地精纯的玻璃。

其实,大量出土的明代晚期成化年间的料器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了,康熙、雍正年间的涅白料画珐琅器完全就是明成化年间的继承。

毫无疑问,琉璃发展到了清代,无论是工艺、质量、艺术造形、艺术加工全面都达到了巅峰。清代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宫造办处设立了琉璃厂,就是今天北京的琉璃厂街道,以朝廷之力精心打造玻璃器皿和艺术品。后来,由于手艺人年迈告老还乡散落各地,清朝艺术玻璃产业逐渐地在山东博山、广州、北京和苏州各地兴起。

乾隆玻璃清三代官窑瓷器相比只能算是“小家碧玉”,原因是不但数量少、而且器形也都小、虽然小可是制作精美。乾隆玻璃的欣赏要在不同的光线下去欣赏整体的光影之美和每个局部都可以独立成画的方寸小巧之美,如有进一步知识储备的话还另有曲径通幽之美可以欣赏,这里省略。

(图片源于网络)

收藏家对藏品不但要有“看得懂”的能力,

还应该具备“会欣赏”的素质,

进而达到“能陶醉”的境界。

微信号aoshima002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