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华传统村落】东阳市巍山镇古渊头村

 流星雨工作室 2021-05-30

东阳市巍山镇

耕读传家文脉深

古建筑古渊头位于东阳市北部,距城区25公里,西北倚峋山,正北而东乌竹溪环抱,南面一马平川。

2018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古渊头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古渊头位于东阳市北部,距城区25公里,西北倚峋山,正北而东乌竹溪环抱,南面一马平川。明清属永宁乡十三都。1929年称第三区古渊村,1932年属古渊乡,19355月称十三都乡十一、十二保,194411月属古渊乡。19563月属古光乡,19589月属巍山人民公社古光管理区,19619月属古光人民公社,196612月至19807月属八一人民公社,19838月属古光乡,19925月属巍山镇。1992年底,全村700户、2028人。主姓李,占72.8%,共54姓。

古渊头为东阳古文化村之一,明永乐年间李泓由义乌迁东阳城隍庙口,再迁今址定居。李泓长子为补廪生,嗣后宗族置产养贤,农户耕读传家,子弟发愤为学相袭成风。明中叶至清末,举进士1人,中举2人,进学74人。至明末有70户,文风兴盛,甲于一方。

李学道,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丹阳知县任上,以土地贫瘠计田赋,民德之,称李田公。归奔父丧,有人赠百金以谢其为决冤狱雪死罪之恩,学道坚拒不受,谓:感恩于我,即勿以此污我。回家后贫困不能为父举丧,靠讲学为生。后拜中城监察御史,严禁宦蓄娼养童牟利,拘捕挟刀抢掠寡妇的内吏下狱,群宦汹汹。一日学道罢朝,遭群宦围殴,几乎命丧当场。著有《青霞集》。李能茂,学道次子。王世贞称其诗以才气胜,而五七言古,尤更奇绝,若五言,得意时,翩翩建安矣,并把他介绍给胡应麟。此后与胡应麟作诗论文颇为相得,时称胡李。

李景林,毕业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纹工科,初被天章绸厂聘为纹工技师,1916年创办杭州最早、规模最大的纹工厂。独创风景织,首先试制平湖秋月、黎元洪、罗斯福头像,开全国彩色装饰绸之先河。纹业公会成立,被推选为会长。1926出版《飞球图案集》,为纹工业留下一份宝贵的艺术史料。因积劳成疾,遂将产业转让给同学都锦生。李春楼,1915年任山西石门知事,考绩天足运动和兴修水利,列山西省之冠。1929年任嵊县法院院长,曾在法院门口设一板联:执法本如山,好教鹿胎(嵊县山名)作榜样;正人先洁己,常使剡水照丹心。1931年,知事诱骗啸聚上山的饥民70余人,尽行诛杀,群情大哗,欲以逃匿格毙上报塞责,遭到春楼严正拒绝,知事因此去职。李浩正,工诗,精于易理研究。著有《河洛精义》、《乐斋诗草》。

1949年后,古渊人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勤勉好学,发愤上进,为国家输送187名大学生,其中有3人出国留学,3人获博士学位,10余人获硕士学位。有14人现任或曾任县级以上干部。其中有不少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教授李惠明因在建筑领域中有所建树,先后两次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事略载入《中国当代科技发明大辞典》;高级工程师李福新曾担任杭州清泰立交桥的总工程师兼总指挥;《中国香料发展史》编委赵鹤庆是中国天燃精油研制、生产、应用的元老之一;民间工艺师李花白设计的彩雕工艺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西南航空公司总飞行师、一级飞行员李淡行,南京部队某部飞行大队长、导航主任、烈士李益高是1949年后中国的长空骄子;诗人李玄深和李晨初父子分别著有《古典诗歌常识》、《古典诗歌选读》和散文诗集《雪初》;画家李项鸿的《雨后青山》、《瑶山歌韵》获日本日中艺术交流中心美展金牌奖,《漓江春色》被作为外交礼品赠送泰国领导人。

古渊头地处山区与平原的交接地带。1950年前是市前、蟠坑、西垣、山口一带出山和盘溪、六石口、厚里一线去嵊县的要冲,1976年省道诸王线开通,古渊头处于吴宁、六石口、巍山、歌山、李宅的交通环线上,交通便利。

古渊头村名与水密切相连,水利自古闻名远近。早在明代,先人就在乌竹溪中砌堰引水,水渠环村而下,灌溉本村及下游村庄的农田。全村农田基本旱涝保收。1968横锦水库北干渠开通后,给农田水利上了双保险。

80年代开放后,乡镇企业、农副业和劳务输出收入迅速提高,并超过了农业收入。全村有耕地1072亩,1992年产粮515吨,亩产近1000公斤。有山林350余亩,近几年经过封山育林承包育林,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基本为马尾松、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工业企业自1956年陆续兴办,有农机具加工制造、灯具、木雕、竹编、绣花制衣、纺织、五金、砖瓦等行业,办办停停、时上时下,效益低下。至改革开放后才稳定而迅速地发展起来,个体、私营企业应运而生。1992年工业总产值350多万元。古渊头化纤纺织厂、古渊头砖瓦厂和古光五金福利厂是骨干企业。古渊头历为东阳北乡的商业集散地之一,清代、民国时期都有集市贸易,以农历三、六、九为市日。农历十一月十三为物资交流大会,届时商贾摊贩云集,人流如潮。商业网点现有12个,其中农村供销合作社1家,个体商店9家,肉店2家。每天大街两侧小菜摊点20多个。

古渊头村落布局和民居建筑具有典型的东阳民居风格。村落呈方形,主街道呈井字形,水渠伴主街道环流。建筑轴线南北伸张。院落之间有小型花园点缀。水渠入口处,有小树林,两棵1200余龄的古樟,硕大无朋,绿荫如云。位于村中央的四本堂、一经堂均建于明中叶,古朴典雅。80年代以来,新建住宅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住宅区1992年比1949年扩大约4倍。其中不乏装饰豪华的五层以上投资20余万元的现代化住宅。1991年全村主要街道铺上了水泥路面,村容更加整洁,行路更为方便。

古渊头中心学校,前身为文选完全小学,校园面积4627平方米,并有958平方米的体育场一个和灯光篮球场一个。教学楼3层,建筑面积3675平方米。1992年教职工35人,班级15个,在校学生608人。古光卫生院建于1952年,占地1160平方米,设有内外科、中医科、妇产科和化验室、放射室、心电图室等科室,病床10张,医师10人。图书室、录像室和台球、乒乓球活动场所均为近年开辟。老年协会19871月成立,活动室常年开放,文娱活动活跃。

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渊头村,位于东阳市巍山镇。与大多数远离城市的偏远山村一样,时光在这里好似被调成了慢动作,人们闲庭信步、生活安静悠闲。在这里,宗族置产养贤、农户耕读传家、家家听闻读书声,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到目前为止,村里906户人家共走出了26个博士、556名大学生。因此,不少人称古渊头为“博士村”。

沿着乌竹溪的水流,漫步于古宅巷弄之间。偶遇村民与之交谈,得知李氏家风独特之处。

外人将村庄文脉源远,归功于“风水”。古渊头村,北靠峋山,溪水绕村而过,地杰当人灵。村庄民风质朴,亲近自然,他们将村北口的古樟树,亲切称为“樟树爹”与“樟树娘”。古渊头村好学的名气流传至外地后,每当大考临近,不少外地人来到大树下许愿,只为子女博得好彩头。

而对于当地人来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自古以来便是他们的信仰。

明朝永乐年间,先祖李泓从义乌迁居至此。其长子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一名由国家供养的生员,后世子孙皆以先祖为榜样,延续文脉、人才辈出。据村史记载,明中期至清末,古渊头举进士1人,中举2人,进学74人。清乾隆三十五年,李景莲中举,授陕西商州同知,因捕获片戈官首犯,乾隆特嘉奖其“能事可嘉”。同时代的李凤雏,所撰史书《春秋传记》五十一卷,被收入《四库全书》。

关于古渊头村读书风气有多浓厚,至今村中仍然流传一个有趣的故事。清末时,古渊头村有人中了秀才。县里派人前来送信,却发现村里连个接喜报的人都没有。送信人心中纳闷,别的地方这时都要敲锣打鼓迎接,为何这里没有动静。后来一问,才知古渊头村已经有70多个秀才,村民早就习以为常。

明清时期,因古渊头文风兴盛,小小的村庄汇集了4所私塾。周边县市远至磐安、永康、东阳、嵊州的年轻人,纷纷慕名前往求学。民国时期,村中又领先以养贤之资兴办小学。至今,村中旧址前仍保留着一块石碑,碑文上记录着村庄兴学盛况。如今,大部分碑文已被岁月侵蚀,仅“巍文馆碑”几个大字依稀可见。

时代更迭,古渊头村“好读书”的家风代代延续。如今,在古渊头,几乎每家每户都出过大学生,都有讲不完的求学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